近期,西贝“预制菜”风波闹得沸沸扬扬,罗永浩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隔空“对战”,让预制菜话题成为舆论焦点。然而,距离贾国龙高调宣布“全面开放厨房”仅过去三天,9月14日,各地门店却突然接到了暂停参观的通知。这种“朝令夕改”的操作,折射出餐饮企业在透明化道路上面临的两难处境。
西贝“预制菜”风波的核心,在于消费者知情权与餐饮行业透明度的矛盾。消费者希望了解所吃食物的真实情况,而餐饮企业在预制菜的使用和定义上,与消费者认知存在偏差。多数消费者认为非现场烹饪的菜品就是预制菜,而按相关规定,中央厨房制作的部分菜肴不属于预制菜范畴。西贝坚称门店无预制菜,却难以消除消费者疑虑,根本原因就在于沟通缺失、信息不透明。由此引申出一个更为现实的争议,消费者认为自己花“现炒菜”的价格,结果吃到的是“预制菜”。
值得注意的是,受这场风波影响,大批餐饮店开启后厨现炒直播,有的直播间同时在线人数高达3万。相比之下,这无疑是积极应对之举。
从消费者角度看,这满足了他们对食品安全和菜品制作过程的知情权,吃得更加放心。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这种透明化展示,能有效增强消费者对餐饮企业的信任。比如在一些主打“现炒”的小餐馆,以往消费者难以知晓后厨真实情况,心存顾虑;如今通过直播,消费者看到干净整洁的后厨环境、新鲜的食材,下单时便少了许多担忧。
对餐饮企业来说,后厨现炒直播也是一次绝佳的营销机会。直播间里3万人同时在线,意味着巨大的流量和潜在顾客群体。当消费者看到厨师现场精心烹制菜肴,感受到菜品的新鲜和品质,会更愿意进店消费。这不仅能提升店铺知名度,还能促进销售额增长。
但后厨现炒直播要想持续发挥积极作用,餐饮企业不能仅将其当作应对风波的权宜之计。一方面,要确保直播内容真实、全面。不能只展示好的一面,对于烹饪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也要坦诚面对并及时改进,否则一旦被发现虚假宣传,将适得其反,引发消费者更强烈的反感。另一方面,要将透明经营的理念贯穿到日常经营的各个环节。不仅在后厨制作环节透明化,在食材采购、菜品定价等方面,也应向消费者公开相关信息,让消费者清楚消费。
从行业发展来看,西贝“预制菜”风波以及餐饮店后厨现炒直播现象,对整个餐饮行业是一次深刻启示。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消费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透明经营应成为餐饮企业生存的基本理念。餐饮透明化不是一场秀,而是持续的系统工程。餐饮行业应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完善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探索透明化的可持续模式,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透明、规范的方向发展。
(半岛全媒体首席评论员 姚绍毅)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