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国家《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正式生效。成都多家银行迅速响应,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在政策实施首日即发放了当地首笔个人消费贴息贷款。
这项政策旨在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释放消费潜力。根据规定,在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用于特定消费领域,可按规定享受财政贴息。
精准补贴
助力消费升级
近日,成都市正式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通过财政资金对特定消费领域的贷款利息给予补贴,以降低居民消费成本,释放消费潜力。这一政策覆盖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家装家居、文旅消费等重点领域,符合条件的消费者在指定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后,可享受财政最高1.5个百分点的利息补贴,补贴期限最长12个月,单笔贷款贴息额度上限为5000元。
政策特别向中小低收入群体倾斜,年收入低于本市平均工资水平的消费者,补贴比例可提高至2个百分点。此外,成都市鼓励金融机构利用金融科技手段简化申请流程,实现“线上申请、自动审核、快速到账”,提升政策落地的便捷性和效率。
多家在蓉金融机构迅速响应这一政策。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成都银行等机构已推出配套消费信贷产品,并开通贴息专项通道。据某国有银行个人信贷部负责人透露,政策实施一周以来,咨询消费贷款的客户数量环比增长超过40%,其中新能源汽车和家电领域的贷款申请占比显著上升。
消费者积极响应
金融机构创新服务
消费者对这一政策反响热烈。成都高新区居民刘女士表示:“贴息政策让我购买新能源汽车时节省了近3000元利息,切实减轻了负担。”
专家学者对政策给予高度评价。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教授指出:“成都的贴息政策体现了财政资金杠杆化特点,通过少量补贴撬动大量社会信贷资金,不仅刺激消费,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形成乘数效应。”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专家认为,这一政策与国家“稳经济、促内需”导向高度契合,成都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优势为政策实施提供了良好保障。
金融机构在积极响应的同时,也注重风险管控。成都农商行零售业务总监表示:“我们在审批中会加强资金用途跟踪,确保信贷资源流入实体经济领域,避免投机性借贷。”
对于未来发展,专家建议关注政策的长效性和优化空间。川渝地区某咨询机构分析师提示,应利用大数据手段监测贷款流向,确保政策精准性,避免套利行为。成都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政策效果评估,考虑扩大贴息行业范围或延长实施期限,并探索与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政策的联动。
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为成都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也有望成为激活消费市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曾书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