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揭秘万亿市场的增长密码!激光雷达行业全景解码:从技术突围到商业爆发。

0
分享至


2025 年,激光雷达行业持续释放蓬勃活力。从市场规模维度审视,伴随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及工业、安防等多领域应用的加速渗透,其市场规模展现出快速扩张的强劲势头。据相关数据预测,2025 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实现大幅增长,这一方面得益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持续成熟与商业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激光雷达在非自动驾驶领域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与深化。

在自动驾驶领域,随着技术迭代升级与成本的持续优化,激光雷达作为核心传感器,在防干扰、信息获取等方面的性能优势进一步凸显,有力支撑着自动驾驶向更高阶发展。同时,行业应用场景不断拓宽,从传统乘用车领域逐步延伸至 Robotaxi 等新兴领域,再加上政策支持与商业配套的逐步完善,为激光雷达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此背景下,深入梳理激光雷达行业的驱动因素、竞争格局、发展趋势及相关公司,对于精准把握行业发展脉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激光雷达概述

1. 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借助激光开展探测的主动遥感技术。它会发射激光脉冲,再接收反射信号,通过计算脉冲发射与接收的时间差,确定目标的距离、方位、高度等参数,进而生成数字化三维模型。其英文缩写 “LiDAR”,意为 “光探测与测距”。

作为基于光脉冲的环境建模遥感技术,激光雷达的应用场景广泛,涉及家庭安防、条码扫描、面部识别等领域。而在众多应用中,对完全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的推动作用最为关键。在自动驾驶系统里,环境感知模块是汽车感知外界的基础,是实现自动驾驶的核心环节。当下,环境感知领域的技术路线存在明显分歧,主要集中在传感器配置上:一种是 “摄像头 + 毫米波雷达” 的纯视觉融合方案,另一种是 “激光雷达 + 摄像头 + 毫米波雷达” 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2. 激光雷达优势

和摄像头相比,激光雷达受黑夜、雨水、阳光直射等环境光线变化的影响更小,而且不需要进行深度算法学习。与毫米波雷达相比,激光雷达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更高,能够探测出物体的具体形状。


整体而言,在汽车环境传感器里,激光雷达在探测距离、精度、分辨率、夜间工作能力、可靠性、轮廓检测等方面表现突出。它无需深度学习算法,可直接获取物体的距离和方位信息,能大幅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提升识别成功率、增加系统安全冗余,还能构建出完整的、可供机器理解的道路场景,极大地解决了长尾效应带来的问题。


3. 激光雷达分类

依据扫描方式,激光雷达可分为机械式、混合固态和纯固态三类。

机械式激光雷达是最早用于自动驾驶的类型。它的发射和接收系统可整体 360° 转动,通过持续旋转发射器,将激光点转化为线,再在竖直方向排布多束激光发射器形成面,从而实现 3D 扫描与信息接收。但机械式激光雷达需要精密机械结构和多光学元件协同,导致成本高,且存在结构体积大、功耗高、散热难等问题。同时,其旋转部件的寿命难以满足车规级使用场景要求,难以形成车规级产品。

纯固态激光雷达是激光雷达技术发展的最终形态,已成为智能驾驶和机器人领域的关键技术。与机械式激光雷达相比,纯固态激光雷达去掉了复杂且高频振动的机械结构,不仅能降低物料和量产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可靠性,生产效率和一致性也有极大提升。它的结构最简单,集成度最高,体积大幅缩小。纯固态激光雷达主要有 OPA(Optical Phased Array)光学相控阵和 Flash 闪光激光雷达两种,不过目前纯固态激光雷达产品要实现规模化车规级量产,还存在一定技术难题。


混合固态式激光雷达是当前自动驾驶领域的核心技术,融合了机械式与固态技术的优势,在性能、成本和可靠性之间达到平衡。目前,混合固态激光雷达主要包括 MEMS 振镜激光雷达、转镜式激光雷达、棱镜激光雷达。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用 “微动” 器件替代宏观机械式扫描器,将收发模块(激光器、探测器)与扫描部件分离,收发模块保持静止,仅扫描器旋转,在微观层面实现雷达发射端的激光扫描。旋转幅度和体积的减小能有效提升系统可靠性、降低成本。目前混合固态式激光雷达技术成熟,更适合大规模应用。


二、激光雷达爆发驱动因素及市场空间

1. L3 级自动驾驶融合感知的必要性

L3 级自动驾驶配备激光雷达十分必要。城市 NOA(城市领航辅助驾驶)能让用户在设定导航目的地后,车辆行驶中自动完成跟车、超车、变道、转弯以及识别响应红绿灯等操作。城区路况复杂,对城市 NOA 的感知能力要求极高。相较于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在目标检测、距离测量、轮廓检测等关键指标上优势显著,其针对城市 NOA 场景的核心优势体现在高检测置信度、高距离精度、低延迟方面。


2. 城市 NOA 渗透率攀升

2023 年开启城市 NOA 元年,L3 试点政策落地;2024 年城市 NOA 迎来爆发,各大车企纷纷布局;2025 年有望成为 L3 级自动驾驶的关键年份。从高速 NOA 向城市 NOA 发展,融合激光雷达成为主流方案,激光雷达市场随之进入爆发阶段。


2025 年也是汽车智驾平权的爆发之年,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全面标配高速 NOA 并适配城市 NOA,推动城市智驾渗透率快速提高。2025 年 2 月特斯拉 FSD 入华,付费车主可使用城市道路智能驾驶功能,如出入匝道、十字路口等。FSD 的进入将加速国内自主车企高阶智驾布局,L3 级自动驾驶相关立法也有望推进。


3. Robotaxi 发展热潮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依靠自动驾驶技术、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等,无需驾驶员即可实现行驶、导航与决策。它具有提升交通安全性、降低稳态价格、优化用户体验等优势。随着 L2 + 高阶智能驾驶在消费者购车决策中重要性增强,为 Robotaxi 的用户培育奠定了基础,近期国内外 Robotaxi 发展势头迅猛,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激光雷达是 Robotaxi 无人驾驶的 “安全保障” 与 “能力增强器”,已成为标配。Robotaxi 无人类司机,运营方需承担全部安全责任。激光雷达可提供厘米级测距、远距离探测及 360° 三维感知,在摄像头失效、逆光、黑夜、雨雾等极端场景下仍能可靠识别,大幅降低事故风险。同时,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促使相关法规对车辆安全性要求提高,激光雷达作为 L4 级自动驾驶的重要传感器,能助力 Robotaxi 符合法规要求。

Robotaxi 普遍采用激光雷达以实现 360° 全方位感知和高精度环境识别,像萝卜快跑 RT6 用 8 颗激光雷达,小马智行第六代 Robotaxi 用 7 颗(4 个车顶固态激光雷达 + 3 个补盲激光雷达),文远知行 SensorSuite5.0 用 7 颗,Waymo 第五代车辆用 4 颗,滴滴用 7 颗等。


Robotaxi 有望在 2026 年更全面商业化,在乘客出行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带动激光雷达上车量增加。未来 Robotaxi 的盈利能力和可负担性将持续扩大市场规模,预计 2030 年其服务进入商业化成熟阶段并在全球主要地区部署。规模效应会推动成本下降和乘坐效率提升,吸引私家车用户选择 Robotaxi。据小马智行招股说明书,2025 年 Robotaxi 服务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 1.6 亿美元,后续呈指数级增长,2030 年达 119 亿美元,2035 年达 4627 亿美元。Robotaxi 服务市场规模的增长将进一步带动激光雷达上车量,提升相关企业盈利能力。


4. AEB 强制装配对激光雷达使用率的推动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又称主动刹车系统,是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核心,也是高阶智能驾驶的基础功能。该系统能在驾驶员未及时反应时自动制动,有效减少因驾驶员分心、疲劳驾驶等引发的追尾、碰撞事故。

《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使 AEB 从选配变为标配,未来三年 AEB 装配率有望接近 100%。


激光雷达的测距能力和角分辨率这两个性能指标,对 AEB 安全车速上限有直接影响。测距能力越强的激光雷达,支持的 AEB 安全车速上限越高,200 米标准测距与 150 米标准测距的激光雷达,支持的 AEB 安全刹停车速分别为 148km/h 和 135km/h。角分辨率高的激光雷达,能更清晰地探测到行人、轮胎、锥桶等小型障碍物,在远距离下也能识别。以禾赛科技的 HesaiATX 为例,其最佳角分辨率更小,面对黑衣行人时,目标检出距离提升超 50%,支持的对行人 AEB 车速上限从 96km/h 提升至 123km/h。

综上,利用激光雷达数据开发 AEB 功能,可大幅增强夜间 AEB 安全性。强制性国家标准《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将让大众更认识到激光雷达的重要性,预计扩大激光雷达应用市场,巩固其作为高阶智驾核心设备的地位。

5. 政策、商业配套逐步完善,推动激光雷达需求向上

政策与商业配套持续为激光雷达需求增长赋能。中央层面,工信部发布 2025 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强化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供给,加快多项自动驾驶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规范行业发展。地方政府积极推动 L3 级自动驾驶落地,深圳、北京、武汉等地先后出台相关条例,明确规则、开放道路,助力技术应用。新能源车企也推出辅助驾驶保险,如小鹏的安心服务、比亚迪的责任兜底,降低消费者顾虑,进一步激发市场对辅助驾驶的需求,间接推动激光雷达应用。


政策、商业配套逐步完善,多家车企规划量产 L3 级别辅助驾驶车辆,2025 年有望成为 L3 级别辅助驾驶落地元年。多家车企已明确规划在 2025 年下半年量产 L3 级别辅助驾驶车辆。3 月 18 日,奇瑞、广汽、极氪三家车企先后发布智驾方案并披露 L3 级自动驾驶量产时间表:奇瑞计划在 2026 年实现 L3 级自动驾驶车辆量产,并发布了猎鹰智驾系统,涵盖多个车型,并将价格下探至 6 万元;广汽集团则计划在今年年底推出国内首款 L3 级自动驾驶乘用车,并在 2026 年加速 L3 级车型的量产,未来还将进军 L4 级无人驾驶市场。随着 L3 自动驾驶渗透率的提升,汽车零部件的市场规模也将不断扩大,为相关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自动驾驶功能升级促进了感知硬件需求的增长。更高级别的系统可能配备更多激光雷达,以增强安全冗余与环境感知能力。作为 L3 级以上自动驾驶的核心传感器,激光雷达市场伴随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持续扩容。根据研报,2023 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为 5.26 亿美元,到 2024 年增长至 7.26 亿美元,至 2029 年,预计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或将实现倍数级的增长,达到 36.32 亿美元。


三、激光雷达其他应用场景

1. 机器人

  •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能让人形机器人实时获取高精度的空间数据,实现全景扫描,从而确保在舞蹈过程中精准定位,与舞者完美配合。此外,机器人精准做出转手绢等复杂动作,也得益于激光雷达技术提供的精准定位和环境感知能力。

  • 在机器狗领域,电力巡检时,机器狗可代替人工进行高风险巡检作业,大幅提高运维效率与安全性;消防救援时,机器狗能携带救援物资进入危险区域,为救援人员提供有力支持。而且,机器狗在教育、农业、工业等领域也能发挥重要作用。激光雷达具备超广角感知能力,超低盲区,最小探测距离低至 0.05m,可助力机器狗实现全地形感知。


2. 消费类


  • 在割草机领域,据 Statista 数据预测,从 2022 年到 2032 年,欧洲割草机器人市场将以 10.3% 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激光雷达让智能割草机器人在户外作业时,不受夜间或强光等光线条件限制,大幅提升了智能割草机的三维环境感知能力,助力智能割草机器人实现建图、定位、避障等多项功能。

  • 在扫地机领域,扫地机激光导航的原理是通过激光雷达测距感应扫描整个房间,碰到障碍物时,机器内置的传感器能依照像素序号进行房间地图构建,并实时建图定位清扫。目前,激光雷达相比视觉传感器更具优势,受环境光影影响较小、测距精度更高、不存在累计误差,构建的室内地图可直接用于路径规划。因此,业内公认激光雷达更适合做扫地机机器人的 “眼睛”。

  • 在吸尘器领域,通过激光探测形成的绿色矩形光带,能看到很多肉眼无法看到的灰尘和颗粒物。和很多自带 LED 白光照明的吸头相比,绿色光束有更好的可见性,能将灰尘、颗粒物与地面分离,清晰显现,同时覆盖范围大,指向性也更为精准。

3. 工业和物流

  • 在无人配送车领域,借助激光雷达可实现小盲区,保障高分辨率及远距离探测,无人车能获取精准感知数据信息,提前规划安全、高效的行驶路径,提高末端配送的自动化水平,确保货物运输过程的稳定性;还可支持全天 24 小时运营,有效缓解物流行业人力短缺问题,显著提升物流配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 在无人清扫车领域,当前,像环卫这类劳动强度大、重复性高且技能提升有限的传统行业,普遍面临用工成本攀升与招聘难题加剧的困境,无人清扫车迎来商业化应用崭新阶段。激光雷达在内的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实现了对周围环境实时、高精度、无盲区的全面监测,确保清扫车在灵活行驶过程中能准确感知并应对各种环境状况。


  • 在 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向车)领域,激光雷达辅助导航可使 AGV 小车沿既定路径行驶,实现物料的自动搬运和上下料,同时兼备安全保护以及多种移载功能。

  • 在物料监视领域,在仓储物流系统中,激光雷达可用于识别并追踪货物的运动轨迹,再通过无线通信系统将数据传输给后台数据库,实现对物流过程的实时监测和管理。这有助于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物流成本。

4. 智慧交通与安防

  • 在市政领域,在路测安装激光雷达,通过在云端自动收集数据,能更准确地监测车辆、行人和骑行者的道路事件,实现道路和路口交通信号的优化管理,改善交通流量,并提供可用于提升行人安全的数据,实现长期的智慧交通规划优化。在高速收费口,车辆检测系统可用于车辆计数和安全检测,作为一套劝返装置,能实时检测来往车辆轮廓,对超高超宽超长的车辆进行劝返,制止其上高速,同时系统也可兼顾车道分离使用。

  • 在工厂领域,例如在汽车工厂内部安装激光雷达,新生产的车辆无需人工干预,即可自动完成从生产车间下线至总装后处理区的全自动调度。车辆一旦离开装配车间,工厂就会自动与其建立安全连接,在激光雷达的三维感知助力下操控车辆自动行驶,省去了每辆新车下线到达目的地后工人需返回生产车间的繁琐步骤。

  • 在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GIS)领域,激光雷达在测绘领域用于地形测绘、城市建模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其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使其成为测绘行业的有力工具。

  • 在安防领域,激光雷达可辅助对火车月台、地铁上车点等区域进行安全监控,防止行人或其他物体进入危险区域。将激光雷达作为末端探测装置安装于轨行区站台门顶部,可有效防止夹伤等意外事故发生,保证地铁运行安全。


四、中外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1. 中国和海外企业在技术路径选择上差异较大

从技术层面来看,海外企业多选择高性能、高精度、高复杂度的技术方案,强调技术领先,但落地节奏慢、成本高。中国企业则更倾向于走芯片化、全固态、小型化、低成本、可量产路径,强调市场落地,避免了早期海外企业过度追求高性能、高价格路线所带来的落地难题。技术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商业化路径的分化:中国企业率先实现低成本、车规化、规模量产,广泛进入如比亚迪、理想、小鹏等新能源汽车主流车型;而海外企业则仍多聚焦于 L4、Robotaxi、工业检测等高精度场景,进入乘用车前装市场较为有限。

具体而言,国际龙头厂商倾向于机械旋转多线激光雷达或大功率固态方案,这些技术实现难度大,研发周期长,制造成本高昂,且在量产良率和系统稳定性上存在较大挑战。例如,Luminar 采用 1550nm 波长激光器,实现远距离(250 米以上)高精度探测,但制造复杂,激光器及光学系统成本高,芯片集成度相对较低,量产能力有限。Innoviz 采用 MEMS 微机械镜片扫描,结构紧凑,无旋转部件,但 MEMS 镜片寿命与扫描角度有限,制造工艺要求高。Velodyne 采用旋转式多线激光发射与接收,覆盖范围广、分辨率高、探测距离远,挑战在于机械部件复杂,易损耗,体积大且成本高,制造和量产难度较大。Aeva 使用 FMCW 技术,实现同时测距和测速,抗干扰能力强,但技术复杂,芯片及系统设计门槛极高,成本大,尚处于小批量试产阶段。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在技术路径选择上更加务实和市场导向,重点聚焦于芯片化和系统集成度提升。通过降低系统复杂度,减少可动部件,实现更紧凑、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激光雷达产品,快速满足自动驾驶、智能安防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需求。禾赛、镭神智能等企业积极布局基于 ASIC 芯片的全固态激光雷达,充分发挥量产优势,缩短研发周期,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在制造能力上,中国企业优势明显,禾赛、速腾等均已建成高自动化率产线,并将垂直整合能力延伸至激光器、接收芯片、驱动 IC 乃至整机装测。这种高度自主可控的体系,不仅大幅降低 BOM 成本,也使其能够满足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快速迭代和灵活开发的节奏。


2. 海外企业商业化遇阻,中国企业全球市占率领先

中国与海外激光雷达企业在商业化进程上差距悬殊。据 Yole 数据,全球虽有 45 家激光雷达企业,但因技术与市场适配不佳、规模化不足、成本过高等因素,真正具备生产规模的寥寥无几。部分企业因无法实现规模化量产或经营不善,面临被并购、退市等困境。自动驾驶领域的 Waymo、博世和 Mobileye,多年来自研激光雷达,最终皆因经济性考量放弃。例如,Mobileye 选择 FMCW 路线,却因第三方供应商 ToF 激光雷达降本效果优于预期,无奈放弃自研。海外激光雷达上市企业业绩欠佳,并购、整合案例频发。2023 年 Ouster 与 Velodyne 合并,2025 年 Cepton 被日本 KOITO 收购,Quanergy 已退市。


中国企业凭借技术升级与成本控制,满足车企对可靠性和低成本的需求,禾赛、速腾、图达通和华为市场份额持续攀升。2024 年,这四家企业全球市场份额跃升至 95%,国内市场更是独占鳌头。激光雷达装车量不断上扬,2024 年车载激光雷达定点车型增至 5019 款。禾赛科技成为全球首家盈利的激光雷达厂商,2024 年交付量同比增长 126% 达 10.9 万台,客户涵盖奔驰、小米、比亚迪等全球 22 家顶级车企的 120 款车型。华为与图达通依托车企生态迅速扩张,华为 D 系列雷达搭载于赛力斯汽车全系,图达通猎鹰系列进入蔚来汽车产品线,生态圈优势尽显。


中外激光雷达企业生存状况差异显著,一方面源于技术路径选择不同,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迅猛增长。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占全球 70%,激光雷达搭载量占全球 93%。随着智能化成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 20 万元以上中高端车型标配或选配激光雷达,为本土激光雷达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在产业链协同、产品需求、技术演进、定价机制及政策导向等多维度发挥推动作用。


3.激光雷达的马太效应较三电系统更为显著,预计行业集中度将维持在高位。

出于关键零部件自主可控的考量,多数车企涉足核心零部件自研,尤其是价值量较高的三电系统。电机领域,特斯拉、蔚来驱动、长安汽车实现完全自供;电控领域,特斯拉、蔚来驱动和极电电动均自主供应;电池领域,比亚迪的弗迪电池、长城蜂巢能源、广汽埃安旗下因湃电池等,都是车企自研的典型。2024 年,电池 CR3/5/10 市占率分别为 78%/85%/93%,电机为 45%/53%/68%,电控为 48%/61%/76%。而激光雷达市场集中度高于三电系统,2024 年 CR3 高达 87%,四家企业几乎包揽整个中国内地市场,马太效应显著,预计行业集中度将持续维持在高位。


考虑到激光雷达技术壁垒高、制造难度大、技术更新快,且占整车价值比例不大等因素,整车厂下场自研激光雷达的概率会低于三电系统,预计激光雷达行业仍将维持高集中度的现状,马太效应更为显著。


五、激光雷达近年发展趋势

1. 芯片化、集成化

芯片化指的是把原本数量众多、结构庞大的激光器控制电路、信号采集转化电路、波形处理电路等数百个电子元器件逐步集成到几片小巧的芯片上,通过芯片实现对于上百个激光发射 / 接收通道的高质量控制和运算。芯片化设计使激光雷达元器件数量大幅减少,简化的结构带来了显著的成本降低,与 2016 年相比,2023 年激光雷达的单线收发成本仅有原来的 1/20;由于结构简化、零部件少,装配步骤更少,光学校准更具整体性,具备自动化生产的优势,由此带来了生产效率成倍提高,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芯片化设计使得激光雷达实现 “摩尔定律”,即每 18 - 24 个月芯片的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下降一半。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价格战,芯片化降低价格的做法,非但没有以牺牲产品性能为代价,反而带来一系列性能上的提升,如高测距精准度、高动态范围、增强通道一致性、增强编码、降低功耗、增强可靠性等。例如,相比 2014 年市场上的一个经典车载激光雷达,2021 年禾赛发布的 AT128 点频已经提升了 15 倍。此外,比起通用芯片,每一代自主研发激光雷达专用芯片(ASIC)都逐渐向着更高集成度演进。随着集成度和芯片制程的提升,无论是提升性能还是进一步降本,激光雷达都将迎来巨大的空间。


2. 机械式 - 半固态 - 固态

机械式 - 半固态 - 固态:EEL 边缘激光发射器 + 转镜式 / MEMS 的半固态方案更容易通过车规的检测,成为中期主流技术方案;长期来看,VCSEL + Flash/OPA 的固态技术方案成本低、体积更小,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各大供应商在各个技术路线均有所布局。


3. 价格下降

价格下降:芯片化、集成化及技术路线的变化使激光雷达的成本极大下降。不同种类的激光雷达价格差距较大,机械式价格在万美元以上,2007 年 Velodyne64 线机械式车载激光雷达价格 8 万美元、2018 年 16 线固态激光雷达价格已降至 4000 美元;半固态 / 固态激光雷达 2022 年前基本在 1000 美元 +。


和国外供应商相比,国内供应商在产品定制化方面具备更大灵活性,价格也有一定优势。依据 Yole 数据,2023 年激光雷达在中国的平均价格低于 500 美元,较 2022 年大幅下降,而全球其他地区的平均售价在 700 - 1000 美元,预计未来价格将持续下降。

千元机时代来临:2024 年 4 月速腾发布 M 平台新一代中长距激光雷达 MX,引领行业进入 “千元机” 时代,首个定点项目将于 2025 年上半年实现大规模量产。禾赛用于 ADAS 的下一代激光雷达产品 ATX 将以不到 200 美元的价格出售,是目前 AT128 型号价格的一半,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探测距离更远,精度更高。


六、激光雷达相关公司

1. 禾赛科技

Robotics 激光雷达:庭院机器人、Robotaxi、无人物流车等为其打开增长空间。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 Robotics 激光雷达交付量 4.97 万台(同比增长 649.1%),以割草机器人为核心的下游应用场景激光雷达渗透率提升带动公司 Robotics 激光雷达交付迎来高速增长。随着成本进一步下探和技术优化,Robotics 激光雷达有望成为新的增长驱动力。1)割草机器人:欧美市场潜在年销量空间超 300 万台,2025 年第一季度 / 2025 年 4 - 5 月线上亚马逊数据激光雷达技术产品占无边界割草机器人销量比重分别提升至 13%/16%,未来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当前公司已和主流厂商达成战略合作,未来一年计划交付 30 万台 JT 系列激光雷达。2)泳池清洁机器人:预计当前行业年销量超 200 万台,预计未来规模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受水介质影响预计泳池机器人仍以传统传感器为主,但年初已有玩家推出消费级水下激光雷达产品填补空间,随着相应产品推出激光雷达或凭借更高精度应用于泳池机器人市场。3)其他 Robotics:移动机器人预计 2030 年全球年销量 80 - 200 万台,激光雷达逐步成为主流传感器;无人出租车预计 2035 年全球存量达到 160 万辆,无人物流车预计 2030 年全球年销量达 60 万台,单车或搭载多颗激光雷达。

ADAS 激光雷达:预计 2030 年全球销量超 1700 万台,市场集中度高。受益于智能驾驶行业的快速发展,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快速发展。根据 Yole 数据,2024 年全球激光雷达销售量约 170 万颗,预计 2025 年有望突破 300 万台,且 2030 年有望突破 1700 万台。从竞争格局上看,市场格局向头部集中且清晰,根据 Yole 数据显示,2024 年 PC&LCV 市场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份额稳定前二,华为份额提升 / 图达通份额有所下降,前四大厂商占据 90% + 市场份额。展望后续,随着智能驾驶向 L4 发展,单车搭载数量和价值量或逐步提升,而公司已连续 4 年位列 L4 自动驾驶激光雷达份额绝对第一,有望保持领先优势。

ADAS 激光雷达龙头,Robotics 领域快速增长。作为 ADAS 激光雷达领域龙头,公司产品矩阵完善,覆盖 L2 - L4 感知方案。随着后续单车数量和价值量提升,继续看好公司在 ADAS 领域维持高增。此外,公司逐步从 ADAS 向机器人领域拓展,庭院机器人 / Robotaxi / 无人物流车等有望进一步打开公司成本空间并实现规模降本。

2.速腾聚创

厚积薄发,公司快速领跑全球激光雷达行业,并致力于在具身智能领域提供优质解决方案。近年公司激光雷达销量非线性高增,验证智能化趋势下车企对激光雷达配置需求进入爆发期,及公司行业领军地位。2024 年全年,公司激光雷达总销量约 54.4 万台,较 2023 年同比大幅增长 109.6%,其中用于 ADAS 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销量约 52 万台。与销量高增相对应,公司在 2024 年份额保持领先,维持头部供应商地位,2024 年速腾聚创以 26% 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当前,公司产品矩阵完备,从技术路径上涵盖机械式 / 半固态 / 固态,性能上覆盖短距到超长距、低线束到高线束,应用上覆盖车载主雷达 / 前雷达 / 机器人雷达等,能满足从入门到高阶,各类价格区间的广泛需求。


驱动一:车载端到端 + 智驾平权。此前激光雷达车载配置争议持续存在的核心因素在于特斯拉坚持纯视觉 + 神经网络路线。在算力增强、端到端算法趋于成熟的背景下,多传感器融合和纯视觉路线已不再对立,激光雷达快速下探数据正在与端到端算法融合。2025 年激光雷达行业将进入 “千元机时代”。随着激光雷达产品价格等传感数模千元级别的,激光雷达有望作为自动驾驶的 “隐形安全气囊” 无需提升配置率。激光雷达向低价位渗透趋势明显,核心价格区间 2024 年降至 25 - 30 万。综合考虑乘用车市场智能化程度 / 单车激光雷达搭载数 / 激光雷达单价等因素,初步测算乘用车市场激光雷达市场空间,预计 2025 年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空间约 70 亿,其中中国市场约 63 亿占大头,未来几年海外市场预计逐步打开,呈快速增长态势,海外市场将是激光雷达重要增量方向。

驱动二:战略定位机器人技术平台。在具身智能领域,速腾聚创聚焦机器人视觉、灵巧手等增量零部件开发,推出基于手眼协同的机器人上半身操作解决方案以及下半身移动解决方案。2025 年 3 月发布 AC1,创新性地将激光雷达、摄像头与 IMU 三大核心传感器进行融合。商业落地进程上,2025 年被视作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如特斯拉今年目标生产 5000 台 Optimus,国内如智元机器人等企业也实现千台级交付。割草机作为服务机器人的细分品类,市场发展独具特色。就割草机器人这一细分市场来看,初步测算其对激光雷达产品的需求量,预计 2025 年需求量超过 40 万台,至 2028 年有望超过 90 万台。

3. 永新光学

迈向高端光学显微镜国产替代新阶段,共聚焦显微镜未来可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是一种通过激光束扫描样本并使用光学传感器精确选择焦点的显微镜技术,能够获取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图像,最高分辨率可达 120nm。它结合了激光扫描技术和共聚焦成像原理,突破了传统光学显微镜的限制,尤其在三维重建和多层次成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随着激光光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共聚焦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如今已是生命科学、医学、材料科学、精密测量领域的利器,逐渐成为显微成像的金标准。根据仪器信息网统计数据,2023 年共有 404 台 / 套共聚焦显微镜中标信息,中标金额为 12.2 亿元;进口品牌和国产品牌中标仪器数量占比分别为 96.24% 和 3.76%,中标金额占比分别为 98.34% 和 1.79%;从价格方面看,德系产品价格高于日系,蔡司、徕卡、尼康、奥林巴斯的中标产品的均价分别为 431.61 万、369.94 万、286.45 万、265.66 万,而国产共聚焦显微镜的均价为 153.9 万;从行业类型来看,共聚焦显微镜在科研领域的应用依然最为广泛,2023 年中标行业中科研用户占比最高位 64.11%,临床 / 诊断行业用户占比次之为 30.45%,科研和临床用户占比超过 9 成。2021 年公司完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统研发;2022 年公司共聚焦显微镜已实现生命科学领域,试用客户超百家,客户涵盖科研机构、高校、医院等,并成功开拓海外市场;2023 年在十台套销售,公司自主研发的共聚焦显微镜在 NCF950 产品基础上拓展 NCF930 及 NCF1000 系列,对单价 80 万 - 150 万级共聚焦显微镜系列产品进行全覆盖,已形成共聚焦家族系列产品。


深耕车用光学领域多年,激光雷达逐步向低价车型渗透有望带动相关产品量能增长。公司在车用光学领域深耕多年,产品主要为 “激光雷达光学元组件” 及 “车载镜头产品” 等。其中车载镜头前片客户为索尼,其终端产品主要应用于国外头部车企。公司在激光雷达头部市场已有近 10 年的研发制造经验,拥有 IATF16949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通过车规级环境应力测试、可靠性测试等,并突破成本管控、产能瓶颈,已成为禾赛、图达通、法雷奥等激光雷达全球头部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为机械式半固态及固态式激光雷达提供整套光学元组件产品解决方案。根据 Ofweek 维科网数据,由于不同激光雷达技术路径不同,因此各模块成本占比略有差异,其中硬件电子模块占比约为 50% - 60%,光学模块总占比约 10% - 15%,结构模块占比约为 25%。根据思瀚研究院数据,2024 年首次出现了 5 个 20 万元以下车型搭载激光雷达的情况。这一变化预示着激光雷达技术将进一步走进大市场,不再是中高端车型的专属配置。随着硬件成本的继续降低以及智能驾驶功能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10 - 20 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将成为 2025 年激光雷达装车的重要市场。其中,7 月 24 日零跑 B01 正式上市,较相应预售版本下降 1 - 1.6 万元,激光雷达配置价格下探。零跑 B01 正式上市定价 8.98 - 11.98 万元,对应预售版本下降 1 - 1.6 万元(其中高配版本降幅更大),激光雷达版本车型售价再度下探。伴随着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终端市场的大量应用,光学元组件出货量大幅上升,进一步巩固公司的领先地位。

条码机器视觉稳定发展,医疗光学 / 半导体光学成为公司后续重要增长极。1)条码机器视觉:公司条码扫描核心光学组件全球出货量第一,是行业龙头企业的最主要光学组件供应商,长期保持约 40% 的毛利率,并已成功拓展高性能、高复杂度的模组产品,实现了从 Tier2 到 Tier1 的身份转变。2)医疗光学:公司以国产替代为目标,将该业务列为新兴战略业务。内窥镜核心光学元部件业务保持快速增长,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产品已覆盖国内 70% 以上重要内窥镜系统厂家,并实现复杂模组产品出货。在医疗仪器方面,应用于手术显微镜的关键核心光学组件产品取得技术突破,并开发多款应用于病理诊断的高端医疗设备。公司将继续对标国外中高端产品,突破内窥镜相关产品的国产化难题,实现手术显微镜、高端眼科诊疗设备的国产化替代。3)半导体光学:公司布局多年,和国内多家头部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超精密光学元组件产品已应用于无掩膜光刻设备,半导体光学量检测设备等,新客户、新项目顺利推进。公司高度重视本土半导体设备的行业机遇,加速融入半导体产业的升级浪潮,全力推动业务多元化发展。

➢ 如欲获取完整版PDF文件,可以关注钛祺汽车官网—>智库,也可以添加钛祺小助理微信,回复“报告名称:激光雷达行业深度:驱动因素、竞争格局、发展趋势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 ”。

点击下方,查看近期热门行业研究报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员工深夜家中死亡,被伪造成工伤骗100万补助未遂!温州一鞋企老板、死者妻子等6人被行拘

员工深夜家中死亡,被伪造成工伤骗100万补助未遂!温州一鞋企老板、死者妻子等6人被行拘

极目新闻
2025-09-18 10:10:55
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接受《焦点访谈》采访

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接受《焦点访谈》采访

远方青木
2025-09-17 15:55:09
退休后被查,传某车企集团打下“大老虎”!

退休后被查,传某车企集团打下“大老虎”!

明镜pro
2025-09-18 11:00:32
“自带苦相”的5位女星越看越丧,五官漂亮却演啥都苦情,太吃亏

“自带苦相”的5位女星越看越丧,五官漂亮却演啥都苦情,太吃亏

梦录的西方史话
2025-09-15 16:55:56
短短2年时间,砸神像,号称八字最硬的网红,面相却变了

短短2年时间,砸神像,号称八字最硬的网红,面相却变了

寒士之言本尊
2025-08-02 15:12:06
从月入11万到被封杀,网红“户晨风”凉了

从月入11万到被封杀,网红“户晨风”凉了

卢松松
2025-09-17 15:53:02
利拉德:回归开拓者的感觉很棒 现在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阶段

利拉德:回归开拓者的感觉很棒 现在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阶段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09-18 14:40:11
想静静了! 国外小姐姐cos《合金装备5:幻痛》Quiet

想静静了! 国外小姐姐cos《合金装备5:幻痛》Quiet

3DM游戏
2025-09-17 14:52:05
穷人不知道的真相:人类社会,有4大“潜规则”

穷人不知道的真相:人类社会,有4大“潜规则”

舒山有鹿
2025-08-30 12:29:18
A股三大指数翻红 沪指涨0.5%

A股三大指数翻红 沪指涨0.5%

证券时报
2025-09-18 10:44:03
灵活就业人数越来越多了

灵活就业人数越来越多了

挪威Talk
2025-09-18 13:23:27
主动退出奥运申办!中国这一招,让西方媒体无话可说

主动退出奥运申办!中国这一招,让西方媒体无话可说

青梅侃史啊
2025-08-18 16:14:26
金发碧眼:中国小学迎来大批俄罗斯学生

金发碧眼:中国小学迎来大批俄罗斯学生

环球时报国际
2025-09-16 12:27:20
外媒:前魔术球员特雷韦林·奎因新赛季将加盟广东男篮

外媒:前魔术球员特雷韦林·奎因新赛季将加盟广东男篮

雷速体育
2025-09-18 16:15:18
《731》主演李乃文:希望全球观众能通过影片看见这段历史

《731》主演李乃文:希望全球观众能通过影片看见这段历史

新浪财经
2025-09-18 00:31:03
细节见真章!刘强东品酒会:俯身敬酒季克良,并亲送其上车离场

细节见真章!刘强东品酒会:俯身敬酒季克良,并亲送其上车离场

寻墨阁
2025-09-18 10:21:30
他是铁道游击队创始人,抗战胜利却叛变投敌,建国后被捕结局如何

他是铁道游击队创始人,抗战胜利却叛变投敌,建国后被捕结局如何

阿柒的讯
2025-09-18 14:46:38
美国前助理防长帮办:美防长近期提及“美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很罕见 中国专家回应

美国前助理防长帮办:美防长近期提及“美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很罕见 中国专家回应

环球网资讯
2025-09-17 16:11:07
内塔尼亚胡不装了,放话要报复中国,中方的回应,给美以提了个醒

内塔尼亚胡不装了,放话要报复中国,中方的回应,给美以提了个醒

爱意随风起呀
2025-09-18 14:17:06
中国最有钱的5位运动员排行榜,姚明勉强排第3,第1名非他莫属

中国最有钱的5位运动员排行榜,姚明勉强排第3,第1名非他莫属

妙知
2025-09-15 10:51:49
2025-09-18 16:40:49
数字巨变家
数字巨变家
专注数字化转型,将复杂数据化为创新力量。与我共探数字未来!
2226文章数 278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DeepSeek称R1训练费200万,不依赖蒸馏对手

头条要闻

22岁患绝症女孩宴请全村看电影:拒捐款 拜托关照父母

头条要闻

22岁患绝症女孩宴请全村看电影:拒捐款 拜托关照父母

体育要闻

身高170的他,让196的博尔特坐不住了

娱乐要闻

最美央视才女,甩掉孙红雷嫁给张嘉益

财经要闻

中企停止购买英伟达相关芯片?外交部回应

汽车要闻

女神代言/新增配色/智能升级 26款腾势N9售38.98万起

态度原创

时尚
健康
亲子
本地
数码

上年纪的女人,别总穿运动鞋和恨天高,这样穿鞋子得体又优雅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亲子要闻

如何远离儿童急性肠胃炎?这三个临床表现父母要了解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谁懂!在天下第一关拍到史诗感大片

数码要闻

上半年全球开放式耳机占比突破10% 同比大涨61.1%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