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上师大指的是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大学、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
在软科2025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上海师范大学全国排名为124。在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上海师范大学全国排名为135。
从全国的师范类大学的排名来说,进前20名是不成问题的。在上海的大学排名来说排名也应该是在20名左右。
在上海人心中应该是口碑不错的一所大学,同时也撑起了上海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
虽然说从全国的排名来说,不少师范大学的排名在上海师范大学前面。但是如果真的是要在上海做老师,华东师范大学自然是牌子最响的。而外地的师范大学除了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之外,上海的学校更愿意招上海师范大学的学生。所以上海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在上海教育领域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今天看到一篇帖子说朋友的孩子(也有可能就是他自己的孩子),上海师范大学毕业一直找不到工作,然后抱怨是因为“没有关系”才找不到工作,还说什么没有“关系”靠自己的话,很难很繁琐。
从帖子中的信息,我们看不出这位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是什么专业的,是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是上海籍还是外地的。不过实际上这都不重要。
一、认知上的差距,甚至可以说是无知,是找不到工作的第一个原因。
首先,无论是这位学生还是学生的家长都存在着严重的认识错误。竟然还以为师范大学毕业就直接有教师证的,还说出什么"原来现在不包分配了?"这样的话。这家人的认识还停留在三十年前吗?
现在对于所有的人来说,要想取得教师资格证都必须要经过考试,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这个考试是国家级的。
至于报考资格,倒是没有必须是师范类大学的限制,非师范类大学的学生也可以考。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师资格证,大专就可以考。中学的教师资格证,必须本科才可以考。而且专科在大二,本科在大三就可以考。
所以许多想好要做老师的学生,实际上在毕业前一年就已经考出来教师资格证。然后在毕业前的一年就直接找学校实习了,提前抢占赛道了。然后在实习期的时候好好表现,被实习单位留用的机率就大大提高了。
当别人在毕业前已经考出了教师证,在实习中抢占了赛道。而帖子中的这位学生和他的家长竟然还在质疑"原来教师证是要考的"。而且这还是一个师范大学的学生。这样的认知差距就是找不到工作的第一个原因。
二、因为"没有关系",所以找不到工作,这只是一个借口和一块遮羞布而已
这位家长把孩子找不到工作,归结于因为"没有关系"。找关系要花不少钱。
从来不否认,"有关系"的确是办事会更方便、更顺利一些。但是,在上海办事,只要你符合规矩和要求,"没有关系"一样可以办成事。反之,如果原本就不符合规范和要求,再有"关系",也没有用。
就拿教师证来说,只能自己去笔试、面试,一场场去考,不通过考试,再有"关系"也没有用。
所以所谓"没有关系",不过就是这家人的借口和遮羞布罢了。
三、上海师范大学的毕业生这几年要入编做老师真的这么难吗?
最后要说的一点就是上海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在上海要入编做老师难不难。
当今社会除非你们家有家族企业,你爸妈是董事长、总经理或者至少是高管。你入职自己家的企业。否则工作不可能在那里等着你,或者说送到你手里。
那么上海师范大学的毕业生要做老师真的那么难吗?如果是要去外地做老师,具体情况我不了解,没有发言权。但是如果上海师范大学的毕业生要留在上海做老师,尤其是原本就是上海生源的话,虽然不能够说容易,但是至少不是想象得那么难。
首先,你的第一步自然是要找一个实习的学校,最好能够在找到实习学校之前就考出教师资格证,这样你就能够比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实习生领先一步。帖子中,以为毕业了就会发教师资格证的,那说什么都是白搭了。
这里自然就会有人说,“没有关系”找不到实习学校。你在那里坐等,实习学校自然是不会送上门的,当然是要主动出击。出击的方法很多,其中下面两个是最可行的。
第一个办法,就是找自己当初毕业的学校,想做小学老师的就找当年的小学,想做初中、高中的就找当年的初中、高中。找当年自己的老师,让自己的老师向校领导推荐你。说不定,如今的校领导就是你当年的老师。也许有人说,这不就是“关系”吗?的确,这就是“关系”,但这是人人都有的“关系”。如果你连这个“关系”都找不到、找不了,那么你真的就很失败。找不到工作真的怨不得别人了。
第二个办法,就是自己打电话。不管是查网络,查什么,查你有意向的学校的电话号码,然后就直接打电话过去。不要怕被拒绝,被拒绝是很正常的。打给十几、几十个的都是很正常的。要坚持打下去,总有要人的学校。如果连这种错则都扛不住,自然是无法走向社会的。
比如我的一个同事的孩子,打了十几个电话,找到了实习的岗位,实习期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最后就给实习单位留用了。
到了这里也许有人又会问,就算找到了实习学校,那么这个学校如果没有编制,在下个年度不招人怎么办?虽然说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但是要知道,上海这几年对于教师的招聘数量还是比较多的。
一方面是因为上海的基础教育最近这几天正好出在新老交替中。原因是二十世纪八十年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的那批中师生、师专生(当年的中师生有不少其实是进入初中任教的)正好面临着大量退休,这几年退休量非常大。即使的确出现了生源萎缩的情况,但是学校还是有招聘教师的需求的。不过再过几年,退休的高峰期过了,情况就很难预料了。
另一方面,在高中层面,除了常态化的招聘意外,最近几年上海每年都有新的高中学校开设。新学校开设,除了从各所学校抽调一部分教师之外,同时也需要新招聘大量的教师。
所以在找实习学校之前,可以预先做做功课,收集一下去实习的学校下一年度是否有编制,有招聘的需求。
工作是自己去找的,自己不去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没有人会把工作送到你手里的。
在我的社交圈里,最近三年有八个同事、朋友的孩子入职做了老师。其中有2个师范大学毕业的,还有两个是上海本地非师范的双非普通公办大学毕业的。还有4个是上海的三所民办大学毕业的——杉达、建桥和立达。
倒不是说这三所民办大学不好,但是即使是这三所民办大学的校长本人也不会说,自己的学校要比上海师范大学好吧。毕竟从录取分数线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而据我所知,就是这4个民办大学的毕业生,也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所谓的“关系”的。都是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实习学校。然后在实习学校勤勤恳恳的干活,赢得了学校的好感,最后留用入编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学校实习和在外面企业实习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公办学校,实习是没有报酬的,不是现在没有,历来都是没有的。如果觉得不可以接受,可以不来。
用我一个孩子成功入编的朋友的话说,就当是换一个地方在学习,哪怕白干大半年的活又如何?换一个未来稳定的工作,值得。
所以这位没有找到工作的上海师范大学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不要再抱怨”没有关系“才找不到工作了,这不过就是一块遮羞布而已。还是多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