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热,
洗澡时难免会注意到身体的一些小角落,
比如——
肚脐眼
看着里面似乎藏了点“陈年旧泥”,
是不是总有些朋友会忍不住手痒,
想把它抠得干干净净?
且慢!
这个动作背后,
可能隐藏着你意想不到的健康风险
今天
广卫君就和大家来聊聊
这块我们身上最早的“疤痕”
肚脐眼的前世今生:它到底是什么?通到哪里?
说肚脐眼是我们每个人的第一块“勋章”,一点也不为过。
它在胎儿时期,是我们生命的核心枢纽。那时我们无法自主呼吸和进食,全靠一根脐带连接母亲,源源不断地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当我们呱呱坠地,医生剪断并结扎脐带后,这个“使命达成”的接口便会逐渐愈合、脱落,最终在腹部留下一个独特的印记——也就是我们的肚脐眼。
所以,它本质上是一块疤痕组织。
肚脐眼真的连着肠子吗?
重要提示: 肚脐是个“死胡同”,它并不直接连通肠道或腹腔内部!它的内侧是紧贴着腹壁的腹膜,虽然是腹部最薄、最靠近内脏的地方,但并没有一个直接的通道通向内部。所以,“抠肚脐会通到肠子”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肚脐里的“泥”是什么?能抠吗?
肚脐眼结构皱褶,容易藏污纳垢。这些“泥”主要是:
皮肤新陈代谢脱落的死亡细胞和皮脂分泌物。
洗澡时未彻底冲净的汗液和皂垢。
衣物摩擦带来的细小纤维和外界灰尘。
虽然看着不雅,但强烈不建议大家直接用手,尤其是指甲去硬抠!
原因在于,肚脐处的皮肤非常薄嫩,缺乏皮下脂肪和肌肉保护,其下方直接与腹膜及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相连。粗暴地抠挖,很容易带来三大隐患:
1.皮肤破损与感染:指甲锋利,极易划破娇嫩的皮肤。一旦破损,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便会乘虚而入,引发局部红肿、疼痛、化脓,导致脐炎。
2.腹痛不适:过度刺激肚脐内的神经末梢,会引起神经反射,可能引发消化系统不适或莫名的腹部疼痛。
3.引发严重炎症:如果细菌感染加剧,向深部扩散,有可能导致腹膜炎甚至更为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虽然罕见,但风险存在)。
科学清洁,记住“温柔”二字
既然不能硬抠,那到底该如何安全地清理呢?
对于较浅的肚脐:沐浴时,用流动的温水轻轻冲洗即可。洗完后,用一根蘸满清水或低浓度酒精(如75%医用酒精)的棉签,在肚脐内轻柔地打圈擦拭。污垢软化后,很容易就被带出来了。
对于较深或污垢较多的肚脐:可以先用棉签蘸取少许婴儿油或身体乳进行软化,等待一两分钟后再用上述方法清洁。
无论用哪种方法,请务必记住:
清洁完成后,一定要用干净、柔软的棉签或纸巾将肚脐内部彻底吸干,保持其干燥清爽。潮湿的环境是细菌滋生的温床。
日常保养小贴士:
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也有助于减少皮脂分泌和异味的产生。
身体上的每一个部位都值得被温柔对待。肚脐眼需要我们的科学呵护。下次再看到它,可别再冲动手痒啦!
赶紧把这篇干货分享给你那个总想“动手”的朋友吧~
编辑:程焕映 温嘉林
责编:韩晓萃
别再扣肚脐眼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