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英国皇家海军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浩浩荡荡地抵达韩国,与韩国海军搞起了联合演练。
英方毫不掩饰,公开宣称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中国展示实力”。
在明眼人看来,这些歪瓜裂枣,加起来都不是一艘055大驱的对手!
以此次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为例,真正属于英国皇家海军的核心战舰,只有“威尔士亲王”号航母自己,外加一艘“无畏”号45型驱逐舰和一艘“里士满”号23型护卫舰。
这点家当,连一个标准航母编队必备的内中外三层防御圈都凑不齐,显得异常单薄。
更要命的是,编队里那艘名叫“春潮”号的综合补给舰,竟然无法为舰队补充弹药。
没办法,英国海军只能厚着脸皮从挪威海军那里借调来另一艘综合补给舰,才勉强解决了这个致命短板。
水下的情况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整个打击群竟然是在没有攻击型核潜艇护航的情况下,一路“裸奔”到远东的。
原来,英国仅有的5艘机敏级核潜艇,有4艘都在船厂里趴着维修改装,唯一能动弹的那一艘,还得留在本土看家护院。
要是把它派出来,英国本土的水下防御可就彻底唱空城计了。
为了撑场面,英国不得不拉上一众盟友。
整个打击群的舰艇与人员,竟然来自12个不同的国家,包括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美国和日本。
美国的“希金斯”号驱逐舰、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号驱逐舰,甚至日本的“加贺”号轻型航母都来凑数,活脱脱一个“残部集合体”。
航母的核心战斗力来自舰载机,但“威尔士亲王”号在这方面同样窘迫。
航母出发时,甲板上确实搭载了24架F-35B战斗机,看起来还像那么回事。
可还没走多远,就有6架飞机被紧急召回英国,执行本土防务任务去了。
最终抵达远东的F-35B只剩下孤零零的18架,还有一部分是从美国海军陆战队那里租借来的。
数量不足也就罢了,飞机的可靠性更是让人捏了一把汗。
今年6月,舰队航行在印度外海时,一架F-35B的液压系统突然发生严重故障,飞行员只好紧急迫降在印度的机场。
落地后,随行的英军技术人员围着飞机束手无策,根本无法独立修复。
最终只能低头求助美国洛马公司的技术专家,前前后后折腾了一个多月才把飞机修好。
出发前,英方曾高调暗示,航母可能会进入南海,甚至穿越台湾海峡,摆出一副要硬闯的姿态。
口号喊得震天响,当结束对日本的访问后,“威尔士亲王”号毫不犹豫的前往了韩国。
不仅没有直接南下穿越东海,而是选择向北绕了一个大圈,穿过津轻海峡再折向南下。
这一绕,航程平白无故增加了超过1000公里,多耗费了将近三天时间。
英国海军的算盘打得很清楚,这条“胆小鬼航线”可以完美避开中国的东海防空识别区,以及解放军海空力量的重点监控区域。
这种选择,完全是基于对现实力量对比的清醒认知。
就在“威尔士亲王”号在东亚耀武扬威的同时,英国商业和贸易大臣彼得·凯尔正率领代表团在中国访问。
他的任务十分明确:主持时隔7年之久的中英经贸联委会,想方设法落实振兴双边贸易的政策。
毕竟,在英国脱欧后经济持续停滞的大背景下,根据2023至2024年的数据显示,中英双边贸易额已经同比大幅下降了20.3%。
一边是军事上紧跟美国“印太战略”的步伐,对华施加压力。
另一边是经济上急切地寻求与中国深化合作,挽救本国经济。
自我矛盾的选择,暴露了英国既想作为美国遏华战略的忠实棋子,又舍不得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妄图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
在中国看来,这场航母秀更像是一场缺乏诚意的闹剧。
要知道,中国海军如今拥有约50艘驱逐舰和90艘护卫舰,总吨位是英国海军的三倍。
光是8艘055型万吨大驱中的任何一艘,凭借其搭载的射程超过1500公里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就足以让整个英国航母编队不敢越雷池一步。
更不用说,就在今年9月3日的海上阅兵中,解放军一次性展示了包括鹰击-19在内的4款新型反舰导弹,其射程和速度都达到了让对手绝望的程度。
“威尔士亲王”号的这次远航,从硬件到技术,从战略到国策,全方位地暴露了日不落帝国早已力不从心的现实。
这并非一次成功的实力宣示,而是一场国力与野心严重不匹配的公开表演,是一个昔日海洋霸主在世界新格局下,一次艰难而又矛盾的挣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