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和西贝:打的不是预制菜,是谁能演得更真
如是有为
你有没有发现,罗永浩这人有个独门绝技:每次准备杀进一个新行业,他都要先找个巨头吵一架。就像进场之前要先放一枪礼炮,不响不行。他怼西门子,怼宜家,怼锤子失败后还怼手机圈,怼完再转身下场卖货。长年累月,简直像写进了肌肉记忆。观众一看——行了,又开新副本了。
而西贝老板贾国龙呢,偏偏也是那种天生“受不得气”的人,讲真,要不是这种性格,他也撑不起一家从西北小馆子干到全国连锁的餐饮巨头。别人被老罗怼了装死,他却忍不了。于是两个“刚烈派”撞一块,场面瞬间变成了深夜酒吧斗牛局——不是比逻辑,而是比谁脖子更硬。
结果是什么?老罗拿话语权抢了先机,消费者一边倒地喊爽;西贝硬刚,反而变成给老罗加柴,冷启动燃料管够。这就像一个喜欢较真,一个不服输,互相给对方加戏,越演越真,越真越离谱。
你要说预制菜在这场戏里有多大分量?说白了就是个借口。因为西贝的烤鱼,你不管叫预制还是叫冷冻再烤,端上桌那一刻,消费者的嘴巴有发言权:就是不好吃。消费者觉得贵、觉得不值,这跟“是不是预制”关系真不大。可偏偏大家要围绕“预制”打口水仗,因为这个词能点燃情绪,能迅速把“饭菜不合口味”上升成“食品工业的背叛”。这才是互联网的节奏。
老罗聪明,他很懂怎么打这种信息差。他明明自己也卖预制料理包,还教过观众“加热一下,跟现做的差不多”。但轮到西贝,他就拿“预制”当刀子捅过去。有人说这是双标,但老罗的逻辑不是“我没卖过”,而是“我卖的时候坦荡,西贝卖的时候装逼”。这就好比你戴假发你承认,没人笑你;你戴着假发还天天吹嘘自己满头浓发,那就准备挨喷。
反观西贝,最离谱的不是菜是不是预制,而是它非要强调“我们坚持现做,坚持手工”。你都全国连锁了,还想卖出“小馆子人情味”的人设,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吗?消费者最恨的不是吃预制菜,而是花着手工现炒的价钱,吃着工业流水线的货色。智商税这个词,专为这种时刻准备的。
更讽刺的是,于东来也下场了,公开说支持西贝。按理说这位“商界清流”发声,能给西贝压压场子。但网友们早就不吃这一套了,你在排片、在员工旅游问题上跟群众唱过反调,再站队就没那么神圣了。时代变了,哪怕是“活佛于东来”,也挡不住消费者的嘴巴。
真正该笑的地方在这:预制菜的标准压根没统一。到底算不算预制,全靠各说各话。于是双方举着同一个冷冻烤鱼,西贝说“这是现烤的”,老罗说“这是预制的”,观众看得一头雾水,但心里只有一句话:别管叫啥,反正你这鱼不好吃,还卖得贵。
所以打到最后,所谓“知情权”“透明化”都只是台词,真正的潜台词是:罗永浩赢在了“我演得真”,西贝输在了“你演得假”。至于菜的味道?那只是观众心里暗暗给分的环节,没人会上台大声念出来。
这场戏的底色,就是现代商业的残酷:产品输赢不重要,人设才是底牌。老罗靠轴赢了舆论,西贝靠倔输了形象。至于消费者呢?吃完吐槽,吐槽完继续买单,嘴上骂“工业味”,手里点“加热餐”。
所以啊,这不是什么预制菜大战,这是一场“谁能把虚假演得更真”的比赛。老罗靠“真脾气”抢镜,西贝靠“真性格”翻车。等尘埃落定,你回头看,这锅里根本没菜,全是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