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环保局的办公楼里,午后的阳光斜照在走廊上。赵明刚开完会,就被王伟拦住了。
“老同学,帮个忙。”王伟搓着手,脸上堆着笑,“家里有点急事,能不能借三千?下个月发了工资就还。”
赵明心里一沉。这是今年第五次了。他和王伟是同一年考进局的,共事八年,局里同一批进来的十个人,几乎都被王伟借过钱。
“上次借的两千还没还呢。”赵明尽量让语气轻松些。
王伟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你看我这记性!这次一定一起还,孩子突发急病,等着交住院费。”
赵明想起昨天还看见王伟的儿子在操场踢球,生龙活虎的。但他还是叹了口气,掏出手机转了账。王伟连声道谢,转身匆匆走了。
回到办公室,李姐正在泡茶,一看赵明的表情就明白了:“又借了?”
“说孩子病了。”
李姐摇头:“上个月跟我说老丈人住院,借了五千。上周跟小张说车被扣了要交罚款,借了两千。全单位同一批来的,谁没被他借过?老刘不肯借,现在王伟见面都不搭理他。”
最让大家纳闷的是,王伟家境看起来不错,穿着体面,老婆在银行工作。但借钱频率越来越高,金额越来越大。而且到了下个月,王伟就像完全忘了借钱这回事。
有一天,王伟来找赵明借车,说要带家人去邻市玩。赵明婉拒后,明显感觉到王伟的冷淡。
这事在局里传开了,但领导似乎从不知情。王伟在领导面前表现积极,去年还评了先进。
转机出现在秋天。局里空出一个副科长的位置,王伟和赵明都是候选人。民主评议时,大家面面相觑,最后王伟以一票优势胜出。
任命下来的那天,王伟在酒楼摆了一桌。酒过三巡,他举杯道:“感谢大家这些年的支持,特别是困难时候的帮助,我都记在心里。”大家勉强举杯,心里都在算着自己借出去的那些恐怕永远要不回来的钱。
第二天,新官上任的王伟把赵明叫到办公室:“老同学,咱们局里要整顿工作作风,特别是有些人爱传闲话、搞小团体的毛病得治治。”赵明顿时明白了什么。
就在大家以为王伟要平步青云时,事情发生了戏剧性转折。月底的一天,纪委突然来人,带走了王伟。
据说是在他办公桌里发现了一个黑色笔记本,里面详细记录着这些年向每个人借钱的金额、日期,旁边用红笔标注着“已还”“未还”,还有一些奇怪的符号和数字。
更让人震惊的是,笔记本最后几页记录着王伟的投资理财明细:P2P、虚拟货币、股票期货,时间跨度正好是这八年。旁边标注着“投资收益:四十二万”。
最后一页写着一行字:“人情债,迟早要还。只是不知是债主先讨,还是老天先收。”
局里炸开了锅。有人说王伟借钱是为了投资,亏了不少;有人说他其实赚了钱,只是养成了借钱的习惯;还有人发现,那些标注“已还”的,都是领导亲戚。
但最让人费解的是,笔记本里还夹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一串名字和数字,看起来像是某种密码。有人说那是王伟记录的“人情分”,借一次钱加一分,不借就减分;也有人说那是他准备“回报”每个人的金额。
王伟再也没回过单位。有人说他被双规了,有人说他主动辞职了,还有人说他去了南方做生意。
一个月后,局里进行干部调整,赵明被提拔为副科长。整理办公室时,他在抽屉最里面发现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三千块钱,还有一张纸条:
“钱还了,人情欠着。也许有一天,我会还得更多。”
没有署名,但赵明认得那笔迹。
窗外,县城的天依旧蓝得通透。赵明捏着那张纸条,忽然觉得,这世上最难算清的,不是账本上的数字,而是人情这笔债。
他不知道这钱该不该收,更不知道,王伟说的“还得更多”,到底是什么意思。
也许,这笔债,才刚刚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