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心璀璨,文韵悠长;淬火青春,烟火寻常。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位新警的故事:
当警服的第一粒纽扣,被我笨拙却郑重地扣好时,檐角的金辉恰好落在肩头——那抹藏蓝,不是简单的布料堆叠,是淬了晨光的铠甲、是缝了星月的信笺。
作为刚跨进公安队伍的社招新警,我像只初落枝丫的雏鸟,翅膀还带着生涩,却已在警营的风里,听见了自己扑棱翅膀的声响——那声响里,有期待,也有沉甸甸的郑重。
未着藏蓝时,总将公安工作幻作 “剑拔弩张”的传奇——是警灯划破夜幕的锐光,是审讯室里唇枪舌剑的交锋,是追捕途中风驰电掣的决绝,满以为肩头扛的是“惊天动地”的锋芒,脚下踏的是“一触即发”的紧张。可当真正将这警徽别在胸前,方知这制服裹着的从来不是孤勇的坚硬,就像《捕风捉影》那句戳心台词:执行任务是天职,但有血有肉,有心,这是天性,当警察的职责绝不该凌驾在这之上。
还记得上次接到报警,说路口有老太太推不动菜车。赶过去时,见老太太弓着背拽车把,车陷在坡洼里,我和师父上前攥住车栏一使劲,车轱辘“哐当”滚出来。老太太抹汗笑,说这车菜是今晌午的嚼用。望着她推车远去的背影,看巷子里晃悠的蓝布衫,那一刻忽然懂了——哪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警情,公安工作不仅是要办大案,也是菜市场里蹲身听大爷大妈絮叨摊位纠纷的耐心,是“张家娃忘带钥匙”“李家婆媳拌嘴”,是老太太推不动的菜车,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小事,落在群众头上,都是顶大的事。
这阵子,西双湖景区里夜市正盛,暮色一沉,夜市一条街便成了灯的海洋。时常跟着同事在西双湖夜市巡逻,与智能巡逻机器人“小高”穿梭在人群里,“小高”循环播着反诈顺口溜,我就挨摊提醒摊主把电线往干燥处挪;见有游客对着中奖短信犯愁,赶紧凑过去念叨“客服中奖要转账,百分之百是诈骗”。此外,有一天,我遇到一名热心群众带着一名哭泣的5岁女童来警务室,我哄了半天的孩子,又抱着她往水晶塔周边找家人。等看到孩子奶奶扑过来时发红的眼眶,我低头摸了摸自己的警号,指尖有些发烫——原来我们这些新警的成长,就藏在这些沾着烤串香、混着孩童笑的瞬间里。
所里实习沾着烟火气,新警培训却又浸着汗味。队列训练时膝盖磨出红印,我仍咬着牙把正步踢得铿锵,汗水顺着下颌线往下掉,砸在训练场的地上,留下一小片深色的印子;战术演练,练习解脱术时我胳膊上的肌肉都绷成了硬疙瘩,教官过来按住我后背:“沉肩,转腕,别跟蛮力,要借巧劲。” 他掌心的温度透过作训服传过来,指尖捏着我的手腕调整角度,“你看,这样是不是松了?警务技能不是比谁力气大,是要让你在危险里护着自己,也护着群众。”
那天训练收了队,我站在训练场的国旗台下,正撞见夕阳把警营描得金亮——营房棱边泛着暖光,连老槐树的枝丫都镀着细金。队伍余音还震得槐叶簌簌落,碎绿飘着,混着食堂飘来的饭菜香,裹着洗衣房晒透的皂角味,值班室的灯也次第亮了,昏黄的光晕落在地上,像撒了把星子。
摸了摸胸前的警号,那串数字像刚播下的种子,未必明天就开花。可想起抱着孩子寻找家人时扬起的衣角,孩子家人对我的感谢,想起老太太攥着我手腕说“多亏你们”时的温度,便知脚踩实地、心挨着群众,这藏蓝青春,总会在风里长成期盼的模样。
毕竟,最好的展望从不是“豪言壮语”,是“从今天起,好好当警察”的每一个清晨与黄昏,把平安织进烟火里的每一步。
作者:朱思衡,东海县公安局西双湖派出所见习民警。
文/仁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