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自由阿美利卡
近期,美国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震惊全世界。
23岁的乌克兰女孩伊琳娜・扎鲁茨卡,为了逃离战火纷飞的家乡,满怀希望地奔赴美国,本以为能在这片新土地上开启安稳生活,却未曾料到,一场噩梦正悄然降临。
当地时间8月22日晚,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的轻轨车厢内,伊琳娜如往常一样乘坐轻轨下班回家,她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查看手机,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
仅仅4分钟后,坐在她后排的34岁无家可归男子迪卡罗斯・布朗突然掏出折叠刀,毫无征兆地朝她的颈部连刺三刀,伊琳娜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呼救,便倒在血泊之中,当场身亡。
而布朗在行凶后,竟若无其事地走向车厢另一端,脱下外套,随后下车离去,案发后布朗因一级谋杀被捕,手部受伤送医并被要求接受精神状态评估。
这起案件迅速引发舆论哗然,伊琳娜年仅23岁,离开战火纷飞的故土,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生活憧憬,来到美国。
她来到美国后打了好几份工,坐地铁的时候还穿着披萨店的制服,却在短短几分钟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此时她的父亲还在战场上生死未卜。
据悉,凶手布朗有着长达14次的犯罪记录,涉及盗窃、持械抢劫、恐吓等多项罪名,他曾因抢劫入狱五年,2024年1月还因报假警被捕,当时就声称身体被“人造物质”控制,行为异常。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屡次被轻判或释放,最终导致了伊琳娜的悲剧。
这一事件不禁让人深思,美国,这个被一些人视为“自由与机遇之地”的国家,是否真的如想象中那般美好?
而多年前,我国培养出的物理天才尹希,却在学术巅峰期说出“祖国的确培养了我,但美国再不好我也不会回来”的宣言,并于2016年正式加入美国籍。
有人痛惜“十年培育,终成他国嫁衣”,有人理解“科研选择无关家国”,而当乌克兰女孩在美国地铁惨死之际,使这场讨论不管走向如何都更显讽刺。
十年培育,终成他国嫁衣
1983年12月,尹希出生于北京的一个高知家庭,父母皆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小学二年级时,刚入学没几天的尹希就告诉父亲,自己已学完课本知识,还在研究一道从初中部物理课上听来的题目。
父亲惊讶之余,考了考他,没想到尹希对课本知识倒背如流,此后,尹希对知识的渴望愈发强烈,尤其对物理展现出浓厚兴趣。
1993年,不满10岁的尹希凭借出色的天赋和扎实的知识储备,考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实验班,在高手如云的班里,尹希年龄虽小,成绩却十分突出,数学、物理等科目常常轻松斩获满分。
1996年,年仅12岁的尹希以572分的高考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成为该校最小的学生,在少年班的五年里,尹希成绩优异,各科成绩均在90分以上,每年都能获得奖学金。
在提升学术能力的同时,他还积极参加攀岩、游泳、打球等活动,实现了全面发展。
2001年,完成本科学习的尹希,申请了美国排名前10的著名学府,并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且都获得了全额奖学金,最终,他选择前往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依旧是他热爱的理论物理,他也是当年哈佛大学录取的年龄最小的博士生。
2006年,尹希成功获得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哈佛大学甚至为他打破该校博士不得在本校继续博士后研究的惯例,破格允许尹希留校继续研究工作。
2008年,尹希在哈佛大学物理系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他全身心投入物理教学与研究,成果斐然,于2013年荣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2015年9月,尹希晋升为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哈佛华人正教授之一,一时间声名远扬,次年,他又斩获2017年科学突破奖——物理学新视野奖。
在哈佛工作期间,尹希还结识了一位美国姑娘,二人喜结连理并育有一女,他也在2016年正式加入美国国籍。
科研选择无关国家
当尹希更改国籍的消息传回国内的时候,大家纷纷不理解,面对外界如潮的质疑,尹希坦言:“我尊重中国,也感恩中国,但科研环境方面,美国更胜一筹。”
这话虽直白,却也从侧面反映出中美科研环境的差异,长期以来,美国凭借雄厚经济实力,在科研投入上堪称一骑绝尘,顶尖高校与科研机构能为科研人员提供充足资金、先进设备以及庞大的科研团队支持。
以哈佛大学为例,在弦理论等前沿物理研究领域,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数以亿计,购置的专业实验设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让科研人员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投身研究。
相比之下,过去国内科研经费相对紧张,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慢,在一些高精尖科研项目上,科研人员常因资金与设备限制,难以大展拳脚。
在学术自由氛围营造上,美国高校与科研机构秉持多元、包容理念,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提出新理论、新观点,即便观点与主流相悖,也能获得探讨与研究空间。
反观国内,传统学术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论资排辈现象,年轻科研人员的创新想法有时难以在第一时间得到重视与支持,束缚了他们的科研热情与创造力。
美国向来不遗余力吸引全球人才,对于像尹希这样的顶尖人才,不仅给予高额薪资、舒适生活待遇,还配套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与晋升渠道。
而国内在人才回流政策上,早期虽有诸多优惠,但在政策落实细节、人才后续发展保障等方面,与美国存在差距,致使部分海外人才在权衡回国发展时心生顾虑。
但要说“科研选择无关国家”,那不妨再看看乌克兰女孩伊莲娜遇害事件,尹希毅然投身美国的时候,美国隐藏的这些问题,是否应该多考虑一些呢?
科研环境固然重要,但一个安全、稳定且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同样是人们安居乐业、潜心研究的基础。
当他在哈佛的实验室里为探索科学真理而忙碌时,不知是否会偶尔忆起自己在北京的成长岁月,以及国内那些曾对他寄予厚望的师长与亲友。
而中国,则在科研领域一路高歌猛进,正以更加开放、包容且优厚的姿态,吸引着全球人才,也包括像尹希这样曾经离开的游子,期待他们能在祖国发展的浪潮中,找到回归与贡献的契机。
信息来源: 避难乌克兰女子被美国黑人刺死,命运交汇的四分钟·观察者网 23岁女孩刚逃出战火纷飞的乌克兰,就在美国轻轨上被杀害,陌生男子对她颈部连刺3刀·极目新闻 中科大学子31岁晋升哈佛大学正教授.安徽财经网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神童拒绝回国背后:教育界该反思的不止是“人才流失”.中国网资讯 哈佛“最年轻华人教授”尹希:生活快乐是最重要的.新京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