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睡前刷手机 看到那个广州父亲在家长群里的聊天记录 我竟然失眠了。
不是因为被吓到 而是想起了自己十五年教学生涯中见过的太多太多类似的场景。那种熟悉的无力感 又涌上心头了。
说实话 我特别理解这位廖爸爸的愤怒。
01
咱们先把事情捋一捋吧。
新学期刚开始一周 孩子们书包都还没背热乎呢 家委会就发通知了 每家交300块班费。听起来很正常对不对?但问题就出在这个“通知”两个字上。
廖爸爸问的那句话真的戳中了要害 家委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为什么没人投票 凭什么直接给我下指令?
我带了这么多届学生 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很多家长在面对学校和老师的时候 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平时在单位里能言善辩的 到了家长群里就变成了“是是是 好好好”。
为啥呢?还不是怕自己的孩子被穿小鞋。
但廖爸爸不一样啊 他就是要较这个真。有人说他太较真了 可我觉得正是因为有人愿意较真 咱们的教育环境才有可能变得更透明更公正一些。
02
说到这里 我想起前两年带的一个班 那个家委会主任真的是...怎么说呢 有点“权力上头”的感觉。
动不动就在群里发通知 “明天每个孩子带两包湿巾” “这周开始每家轮流值日打扫教室” “期中考试后咱们组织聚餐 每家200块”。
最离谱的是 有一次居然要求每家出钱给我买教师节礼物!我当时就懵了我又没要求家长送礼 你们这是要把我推到什么位置上啊?
讲真 当时如果也有个像廖爸爸这样的家长站出来质疑一下 可能事情就不会搞得那么尴尬了。
问题是 现在的很多家委会真的变味了。本来是个桥梁 现在变成了“权力小圈子”。有些家长挤破头想当家委 不是为了服务大家 而是为了能在老师面前刷存在感。
家委会的本质应该是服务 而不是管理。
03
那咱们家长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第一问得有技巧一点。不要一上来就质疑人家的权威 可以这样说 “辛苦家委会了 能不能把班费的用途列个清单给大家看看?” 语气温和一点 事情就好办多了。
第二要理解但不要盲从。家委会确实辛苦 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无条件接受所有决定。合理的要求咱们支持 不合理的咱们可以商量嘛。
说白了 廖爸爸的出发点是对的 只是方式可能有点直接了。但有时候 不直接一点 有些问题就永远摆在那里没人管。
我见过太多家长 心里有意见却不敢说 最后憋出内伤的。
其实啊真正为孩子好的老师 是不会因为家长提意见就对孩子有偏见的。相反 我们更愿意和那些关心班级建设的家长打交道。
教育这件事 需要的是家校之间的理解和配合 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绝对服从。
咱们做父母的 保护孩子没错 但也要教会孩子什么是公平 什么是合理。
希望每个班级都能有一个真正透明的家委会 也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在保护孩子的同时 也守护住教育的那份纯真。
**毕竟 我们努力的方向是一样的 都是为了孩子能在一个更好的环境里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