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山东一中学食堂未设座椅,所有学生均站着就餐,相关视频引发网友热议。校方称是“传统”,该怎么看这种传统?站着吃饭对身体有影响吗?
这事儿个人觉得不妥,谁家的传统是饿着肚子还得立正站好?学生不是军人,食堂也不是训练场,硬把一套刻板规矩套在孩子身上,没有必要嘛。
你琢磨琢磨,一个正在长身体的中学生,早上六点起床,连上七八节课,脑力体力双重消耗,到了午饭时间还得规规矩矩站着扒拉几口饭——往严重了说,这不是培养纪律性,这是变相体罚。
别说发育期的孩子,成年人天天这么个吃法都受不了,更别提吃完饭还得继续上课。肠胃工作靠的是平和与放松,你让人家缩着脖子、绷着腿吃东西,消化系统不得闹罢工?别到时弄出胃下垂、消化不良这些毛病,就得不偿失了。
有人替学校辩解,说这是为了提高就餐效率,这样每人占的面积小,同样大的餐厅可以同时容纳多一倍的人就餐;吃饭速度会加快,不会边吃边聊天,吃完可以早点回去学习。
这话听着像那么回事,实则经不起推敲。难道坐着就不能高效吃饭了?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普遍实行配餐制,学生坐教室里安静用餐,整个过程井然有序,也没见他们非得站着讲效率。
反观这所学校,一到饭点,走廊里一群孩子端着餐盘来回跑,窗口前挤成一团,这才是真正的管理缺失。把管理懒政包装成传统,把压迫美化为自律,这种逻辑本身就挺荒唐的。你以为省了椅子钱就是节约?学生的注意力、健康成本、心理压力,哪样不是代价?
再往深了想,这种站着吃饭的所谓传统,压根儿就不像是从教育理念里长出来的,倒更像是某种权力结构的残留物。
你想啊,谁最习惯命令别人站着?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管理者对被管理者。学校作为一个微型社会,很容易复制出类似的等级秩序。
老师坐办公室,学生站食堂;领导有专车接送,孩子走读五公里——这套潜规则一旦被默认,就会衍生出更多匪夷所思的规定。
比如有的学校要求女生冬天必须穿裙子,男生头发不能超过三厘米,甚至上厕所要打卡计时。这些规定每一个打着虐待的旗号,却都在无声地传递一种信息:服从比成长重要,形式比实质重要。
网上也有声音说,“我们当年也这么过来的,不也好好的?”这话听着耳熟吧?多少陈规陋习都是靠这种代际麻木撑下来的。
父辈挨过饿,就觉得孩子少吃一顿没关系;自己受过苦,就认为下一代也该吃点苦。可时代变了,营养学、心理学、教育学都在进步,凭什么学校的管理模式还卡在上世纪?你让孩子站着吃饭,美其名曰“忆苦思甜”,可真正的苦是什么?是物质匮乏,还是精神压抑?现在的孩子缺的不是吃苦教育,而是被尊重、被理解的空间。
你一边喊着以人为本,一边剥夺孩子最基本的舒适感,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学习已经消耗大量精力,不应把学生吃饭放松时间也弄得过于紧张,即便部队餐厅也得有座椅吧。
还有人拿军事化管理当挡箭牌,说什么严师出高徒。问题是,军队里士兵吃饭也得坐下好吗!除非战备状态,哪个正规部队会让战士端着碗蹲操场上啃馒头?真要搞军事化,那就该请教官、建制度、练体能,而不是在吃饭姿势上较劲。
当然,也不能一竿子打死所有严格管理。适度的规则有助于建立秩序,关键在于尺度和目的。如果一项规定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好,那它就应该经得起科学和人性的双重检验。比如说作息时间安排,只要符合青少年生理节律,哪怕紧凑些也能接受。
但像“站着吃饭”这种既无科学依据又违背常理的做法,还拿传统当遮羞布,就未免太敷衍了。传统要是好的,自然会传承;要是坏的,就得改。难道祖宗没用过智能手机,咱们就得回到钻木取火?
最后话说回来,山东是人口大省,如果是学校学生规模过大,食堂就餐压力太大,比如前面吃饭完毕坐着休息不走,影响后面学生吃饭,容易产生矛盾,因此就撤掉了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是长久之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