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聊城冠县某中学食堂上了热搜,不是因为饭菜质量,也不是用餐环境,而是因为学生食堂居然不设座椅,学生们只能站着用餐的视频被家长发到网上。桌椅板凳历来便是食堂基本配置,连椅子都没有的食堂确实罕见。
面对网上的质疑,学校方面的回应更是让人叫绝:“这是我们学校的传统,食堂一直没座位,学生站着吃,吃完就走,没必要装椅子。”末了,还特意强调:“我们这可是‘省级优质食堂’!”
无独有偶,河南睢县的某高中更绝。不仅是撤掉了食堂的板凳,下一步还要“划好指定位置”,让学生“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吃”。至于这样做的理由也很简单——“节约时间”。
这理由倒是听着耳熟,似乎又是“为了学生好”,一个说是“学校传统”,一个说是“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但无论以什么由头,都不能掩盖学校“效率至上”思维对教育本质的扭曲。
上了一上午课,腰酸背痛,好不容易熬到饭点,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站着吃十分钟,学生们腿都抖了,胃能舒服?狼吞虎咽,食不知味,纯粹为了填饱肚子完成任务。消化能好?营养能吸收?长身体的孩子,经得起这么折腾?
如果连吃饭都不能坐下休息,那学生还有什么时间去放松身心?顶着“省级优质食堂”的称号,却连最基本用餐条件都无法提供,这岂不是最大的讽刺?
想想那些“课间十分钟禁出教室”的奇葩规定,美其名曰“安全”或“秩序”,实则就是管理者怕麻烦、图省事!学生连上个厕所、透口气都成了奢望,这还是教书育人的校园吗?
还有学校规定 “学生必须统一发型”,女生只能留齐耳短发,男生必须是 “寸头”,理由是 “减少学生攀比,让大家专心学习”。根本没考虑到学生的个性,有女生因为被强制剪头发哭了好几天,反而影响了学习心情。
教育,从来不是流水线上的标准化生产。它需要耐心,需要温度,需要俯下身去,倾听那些细微的声音。当一所学校,连学生“坐着吃饭”这样最基本的需求都无法满足,甚至将其美化为“传统”或“高效”时,它离教育的本质,已经太远太远。
教育的本质是 “立德树人”,不是 “制造考试机器”。一个学校的好坏,不该只看升学率有多高,更要看它是否尊重学生的基本权益,是否能给学生提供有温度的成长环境。如果一所学校连让学生坐着吃顿饭都做不到,那它再怎么标榜‘优质’,也配不上‘教育’这两个字。”
教育的的目标,不是培养一群站着吃饭的“做题家”,而是培育一代能坐着思考、站着担当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