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3日是第26个“世界急救日”。 日常生活中,遇到鱼刺卡喉时,“ 喝醋、 吃馒头咽下去”是一种流传甚广的做法 ,从理论上看似乎有一定道理:食物进入食道会带动鱼刺一起下行。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风险。
误区一:喝醋。这点醋软化不了鱼刺,反而会刺激脆弱的咽喉和食道黏膜,加重局部炎症。
误区二:吃馒头、吞米饭。如果鱼刺较大或位置较深,强行吞咽食物可能会让鱼刺扎得更深,加上食管毗邻很多大血管,鱼刺扎破血管导致大出血的概率增加。
误区三:催吐、用力抠喉咙。强行催吐会让食道剧烈收缩,可能让鱼刺扎得更紧,容易划伤食道,造成二次伤害。
鱼刺卡喉喝醋、吞馒头都没用,关键做好这一点:
1.小刺试试“咳嗽法”:轻轻地咳嗽,让气流把鱼刺顶出来。
2.浅刺可找“镊子取”:让身边人尝试用消过毒的镊子夹出来,动作要轻柔。
温馨提示:尝试自救后症状没缓解,马上去医院。
1
异物卡喉
海姆立克急救法能救命!
异物卡喉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急症,多发于儿童(因误吞玩具零件、硬币、坚果等)和老年人(因吞咽功能减退)。进食时说话、大笑或匆忙吞咽食物是主要诱因。
图片由AI生成
症状:异物若在食管,表现症状为胸骨后疼痛(疼痛部位在颈部以下)、吞咽痛及流涎。异物若在气管,表现症状为剧烈呛咳、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导致窒息。
解决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需注意的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分为多个版本,针对成人、婴儿、孕妇等不同群体需采用对应的操作方式。
成人急救:口诀是“剪刀、石头、布”。
剪刀:两个手指并拢,放在肚脐上方两横指的位置。
石头:一手握拳,放在“剪刀”上方停住。
布:另一只手变成“布”包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冲击上腹部,直到异物排出。
婴幼儿急救:口诀是“头低背拍加胸压,轻柔有力保安全”。
将婴儿脸朝下,趴俯于前臂,头部低于躯干,用手支撑其下颌。用另一手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快速拍击5次。若异物未排出,将婴儿翻转仰卧,用两指在胸骨下半段(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快速按压5次。交替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异物排出。
自救:自我腹部冲击法
当发生紧急情况,若身边无人或身边人不会海姆立克急救法,可以使用自我腹部冲击法。
找借力物体:寻找身边硬实物体,比如桌角、椅背、沙发角等。
找腹部位置:同样用剪刀、石头、布的口诀正确找到受力位置。
冲击腹部位置:借助物体向上、向内反复冲击腹部,直到异物吐出。
2
流鼻血快速止血有妙招
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其原因多种多样。流鼻血时,应保持镇静,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进行止血。
3
呼吸性碱中毒牢记“套袋急救法”
当人们出现生气、焦虑和紧张的情绪时,心率和血压会上升,呼吸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快,当呼吸过快、换气过度的时候,导致体内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酸碱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主要表现:口周和手足麻木或者像针刺一样的感觉,抽搐、头晕、昏睡不醒或者像发疯一样出现谵妄发作、精神错乱。肌肉活动异常手指呈“鸡爪样”改变,不能掰开,或者是四肢肌肉无法收缩、四肢暂时性的瘫痪。甚至会引起低氯血症、低钾血症、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等并发症。
解决方法:
1、闭嘴鼻呼吸法:闭上嘴后用鼻子缓慢地吸气(心中默数1到4),噘起嘴缓慢进行呼气(心中默数1到6),呼气时间是吸气的1.5-2倍。
2、纸袋呼吸法:用纸袋(切记不能使用塑料袋)罩住口鼻,缓慢地吸气、呼气到纸袋里,持续几分钟。*注意*这个方法仅适用于明确知晓的情绪性过度通气且神志清醒的患者。如病因不明或感觉更难受,请立即停止!
3、屏息法: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3-5秒,然后缓慢用嘴呼出。重复几次。
无论哪种,出现意识异常、持续不适都要立即就医,通过检查明确类型后对症治疗。
来源:新华网
编辑:崔婷婷 编审:高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