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美国人希望,查理·柯克之死能唤醒美国人传统的妥协精神,从而逐步弥补两派分裂,推动重建社会共识。
但是,如果连美国怎么会陷入这样的对立困境都搞不清楚,只是期待某些政治家出来降温,使整个社会实现宽容与妥协,可能吗?
美国政治走到今天这一步,背后是一连串制度、社会、媒体和身份认同变化的作用,是好几方面的问题长期发酵形成的。
你有没有觉得,美国的舆论场这几年变得越来越像“你死我活”的战场?
以前两党、两派争来吵去,最后总得一起开会,做出决策。老百姓对政策的看法虽有分歧,但还谈得拢。
如今政客、媒体,甚至普通民众,都像是“仇家”,相互攻击起来根本不留余地。
以前的国会,两党对重大政治议题也有分歧,但跨党派的社交沟通很多,而且也是各种委员会在发挥作用,大家总能坐下来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一致。
现在呢?政治对抗绝对化。
种族、性别、价值观,连堕胎都和党派高度绑定,所有这些问题都成了划分美国强大与衰落的政治界线。
候选人必须讨好最激进的基本盘,谁也不会"妥协"。选区划分也越来越偏向"安全席位",议员们不用考虑中间选民,只要稳住自己那帮铁粉就行。
当然,这不是两个党的选择,而是社会已经撕成了"两个世界",准确的说是不同身份的两个世界。
经济分化,包括贫富分化、地区分化、中产分化、身份分化等等,大家的分歧,不再是简单的"政策分歧",而变成了"生存之争",直接形成政治对抗。
美国政治学家福山几年前就分析过美国政治的这种变化,警告系统性的政治治理衰退可能因此发生。
福山认为,以公民身份为核心的“共享国家认同”是民主协商与妥协的条件。当政治动员滑入狭隘身份边界时,谈判空间就会萎缩,制度运作就变为零和。
9·11之后,美国出现空前的团结。当面对外部袭击,美国人感觉“我们都是一家人”,最重要的“美国人身份”是一致的,其他的诸如党派、政见、社会地位不同的身份是次要的。
但是现在,过去的“次要身份”成为了最主要的身份,右翼、白左、移民、MAGA的支持者与反对者等等,都要重组身份。
这就像是在社交平台上自动分组:城市白领和精英在一起,小镇工薪和底层聚成圈,索马里来的,菲律宾来的,中国来的分别聚在一起……身边全是自己的同路人,聊得都是自己人能听懂的话。
你想表达不同意见?——很快有人“请你离群”,久而久之,大家只想听“让自己爽”的话。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
彼此再无共情,更容易给对立面贴“恶人”标签,这不是简简单单的立场不同,而是“谁都觉得对方想毁了我们、毁了美国”。
社交平台的推荐机制本质上就偏爱情绪化内容,理性妥协反而没人关注。
争议越大、火药味越浓、点击越高。
你要讲理,只能淹没在一片咆哮声中;你要爆粗怒骂,分分钟吸粉破万。
最关键的是,党派分歧跟“你是谁”紧紧拴在一起。种族、性别、宗教、性取向、教育背景,全部跟政治立场画等号。
这就是为什么柯克这样的人能够得到那么多的支持,而同时又会被人仇恨。
因为他们的叙事逻辑就是“真美国人对背叛者”的二元分离,“制造”一个敌对方,让普通分歧升级成“道德审判”。不同意他的观点的人,等于不配做美国人。这种攻击方式,让妥协成为“背叛群体”的危险信号。
这样一来,反对他们的观点,无法认同他们的人会是怎样一种感受呢?无非就是加重敌对情绪。
制度“奖励”冲突、媒体放大仇恨、经济加深对立、身份分裂认同,几股力量合伙把美国搞成"不死磕就丢票"的战场。
这种模式已经形成"路径依赖"。任何一派都得靠柯克这样的人拉支持率,而能拉来选票的,必定是能清晰划分“你们和我们”的鼓动者。
查理·柯克被枪杀后,美国人普遍感到恐惧。不管政治立场如何,大家都意识到"出大事了"。有人担心右翼报复,有人害怕言论自由受限,但所有人都同意一点:暴力成为解决分歧的一种“方式”。
要想恢复妥协与理性,不能指望某项或几项政策的调整,必须同时在制度、经济、媒体、身份认同等各方面一起动手。
用一句老话,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美国的政治家不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不是不知道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增进宽容与妥协,但是,他们没法那样做,因为那样做只会让他们失去更多选票。
而且,他们不再有更强大的政治感召力和动员力了,他们自己已经被党派政治给捆住了。
the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