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一出手,西贝抖三抖。这回不是直播带货,是“带真相”——他去西贝吃了顿饭,结果饭没香,火气先上了头。
“全是预制菜,恶心!”六个字,像一颗炸弹,炸翻了西贝的“现炒人设”。
西贝老板贾国龙立马跳脚,放话要起诉,结果话音未落,杭州一家西贝后厨直播曝光——冷冻鱼、预制酱包、隔夜羊排、转基因大豆油……好家伙,罗永浩说的不是“夸大”,是“保守了”。
这哪是餐厅后厨?分明是中央厨房的“分装点”。顾客点单,不是厨师开火,是员工“拆快递”。
你以为的“现炒”,其实是“现热”
在大多数人心里,餐馆的魂,是“锅气”。猛火翻炒,油星四溅,葱姜蒜爆香,那才叫烟火人间。可西贝的厨房,用的是电磁炉——没有明火,没有爆炒,只有“滋滋”的加热声,像极了你家微波炉叮的一声。
更扎心的是食材。西红柿、葱姜蒜,看似新鲜,实则是工厂清洗、分装、冷链配送的“半成品蔬菜包”;鱼,不是现杀,是工厂腌好、冷冻、装袋的“预制烤鱼半成品”;羊排,一次煮一大锅,今天卖不完,明天接着卖——贾国龙嘴里的“新鲜现烤”,原来是“隔夜回炉”。
最绝的是调味料。你以为是厨师秘制酱汁?不,是工厂统一生产的“酱料包”,一袋倒进锅里,味道全国统一,难怪有人说:“西贝的菜,吃的是工业化,不是手艺。”
“国家规定不是预制菜”?玩文字游戏玩过头了
贾国龙当初那句“100%没有预制菜”,现在听来,简直是教科书级的“语言艺术”。
他搬出六部门对预制菜的定义:“中央厨房做的不算预制菜。”好嘛,你用中央厨房统一加工,配送半成品,加热上桌,这不算预制菜,那算什么?算“魔法料理”?
消费者不懂政策条文,他们只懂:我花96块吃顿饭,不是为了吃冷冻包、加热包、回锅菜。
你可以说“符合法规”,但别指望消费者买账。就像你卖方便面,非说是“妈妈手擀面”,法律上没说你违法,但良心上,过不去。
更让人无语的是食用油。记者一问,工作人员大方展示:“转基因大豆油。”成人菜用这个,儿童餐却换成了“非转基因油”。区别对待,理由呢?“儿童更敏感”?那请问,成人就该被“耐受训练”?
更讽刺的是,有位“顾客”在直播间信誓旦旦:“中国大豆只能做豆腐,外国转基因大豆才能榨油。”还自称“做大豆生意的”。这话术,像极了广告植入,要不是罗永浩在,我都怀疑是西贝请的“托”。
从“起诉威胁”到“删帖心虚”,西贝输了人心
罗永浩刚开炮,西贝官微立马回应:“信息不实,将追究法律责任。”结果下午就悄悄删了,这操作,像极了吵架时喊“我要告你”,说完转身就跑。
更打脸的是,他们自己承认了:部分菜品是隔夜菜。羊排煮好放一天,牛腩预制好再加热——这不就是预制菜的“低配版”?
贾国龙当初的“起诉威胁”,现在看,像极了色厉内荏。他大概忘了,罗永浩是谁——那个敢硬刚西门子冰箱、怒怼王自如的“真·刚”男人。你跟他玩文字游戏?他直接掀桌子,把后厨的冰柜门都给你扒开。
消费者要的,从来不是“合法的真相”,而是“真诚的饭菜”
西贝错了吗?从法律上说,它可能没违规。但从情感上,它输了。
它错在一边享受工业化带来的成本红利——统一加工、降低成本、保证口味稳定,一边又标榜“匠心”“现做”“新鲜”,让消费者为“烟火气”买单,吃的却是“冷柜气”。
这就像你买手工蛋糕,结果发现是中央工厂流水线生产的,包装上还写:“本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标准是符合了,但信任,碎了。
餐饮的本质是信任。你告诉我“新鲜现做”,我就信了,结果你背后玩的是“冷链+微波炉+酱料包”。那下次,谁还敢点菜?不如直接点外卖,至少人家不装。
西贝曾经是“西北菜”的代表,如今却成了“预制菜争议”的代名词。它不需要道歉,但需要诚实。
你可以用半成品,可以用中央厨房,但请别再对消费者说“我们100%没有预制菜”。你可以用转基因油,但请明明白白标出来,别搞“儿童特供非转基因”这种双标操作。
罗永浩这一炮,炸醒的不只是西贝,还有整个餐饮业:别再把消费者当傻子,他们或许不懂政策,但分得清真假。
最后送西贝一句:锅气没了,可以理解;但如果良心也冻在冰柜里,那这顿饭,真的不值得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