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倡导“此心不动”,保持这样的状态,就可以办成大事。倘若遇事就慌张,不能沉着冷静,就什么事都完不成。但此心不动并非如此简单,还有审时度势的意思,有随机应变的意思,而不是傻傻地在那里等着。
![]()
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的时候,明武宗和朝中大臣非常惊恐,只有兵部尚书王琼胸有成竹,推荐王阳明去剿除叛乱。因为王琼和王阳明有过一次长谈,看到王阳明非常沉稳,谈吐之间透露智慧,就要推荐他去。经过几次激战,王阳明活捉了朱宸濠,历时四十天左右的叛乱宣告结束。这样大的功劳应该得到举国承认,可是皇帝身边的太监和朱宸濠有各种关联,心态很复杂,唯恐受到追究,并不希望王阳明深究此事。面对复杂的政治形势,志在圣贤的王阳明没有在意自己的旷世奇功,而是选择激流勇退,避免卷入更多的政治纷争之中。平叛之后,有学生问王阳明,您是不是特别会打仗?是不是学过军事?王阳明告诉他,一生不过是读圣贤书而已,没有研究过兵书战策,打仗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只是努力按照圣贤的要求去做,保持“此心不动”而已。“胜负之决,只在心动与不动之间。”在与宁王的交战过程中,王阳明的部队处于劣势。当他向身边一个随从发布火攻的命令时,那个人惊吓得缓不过神来。王阳明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听到了王阳明的话。实际上这个人已经不再冷静,甚至想逃跑。王阳明非常冷静,而且能够审时度势,能够和所有人交流,也知道如何命令那些惊慌失措的人。
“此心不动”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内心冷静的状态,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危险,都不被惊吓,不被困扰,能够全面分析情况,抓住机会,果断出击。就像道家说的那样,人应该有定力。儒家《大学》写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要求一个人学习之前要有定力,保持心灵的安静。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一个人必须要保持定力。世间所有的事物都在变,而自己内心没有变,那么就会看到很多变化之中的真相。按照科学的解释就是,人处在安静的状态,可以综合分析经历的事,也可以综合来看待一个人,虽然这种分析是一种相对的综合分析,但总比毫无头绪要好,比只看一个方面要好。有修为的人一般会保持冷静,即便遇到惊天大事,也不是特别惊慌,越是这样越能够掌握办事的逻辑,知道如何办大事。倘若遇事就惊慌,那么即便是小事也办不成。这种定态有前提条件,那就是人得有一定的修养,有一定的素质。说到底,人要想适应社会,就要先修心,心修好了才能逐渐适应,才能与他人和谐交往,才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学生学习要保持专心,还要有恒心,有毅力,才能学有所成。这种专心其实就是定力,要心无旁骛,不能被外界干扰,那么学习就会持续深入。做事也是如此,不管遇到多么大的事,都应该提前谋划,应该看到做事的条件,条件不成熟,可以创造条件,但连创造条件都不行,就不要去做,以免折戟沉沙。
![]()
能保持“此心不动”的大多都是圣贤,能够在纷繁的事态中保持冷静,不会盲从,也不会任性,而是要分析客观条件。有条件才能办成事,没条件就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但创造条件也不能,就不是人力所能为的了。有人想要到火星去,但没有钱,也不能创造任何条件,那么这样的念头还是打消为好,哪怕保持“此心不动”的状态,也仍然办不成事。办事要讲客观条件,要讲究切合实际,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干很多虚无缥缈的事,以免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在瞬息万变的商战中,很多商人会随波逐流,看到别人干什么赚钱,就赶快跟着去干,却往往赔了钱。因为行业出现生产过剩的时候,产品就会自动降价,会出现滞销的状况。第一个生产某种商品的人赚了钱,后面跟着他生产的很多商人也赚了钱,而当产品出现市场饱和的时候,再进入这个行业的商人就开始赔钱了。有资本投入共享单车领域,刚开始运作的时候是赚钱的,但赚的是后期投资者的钱。当共享单车出现饱和的情况,后续投资者不断进入,那么先期投资者就套现离场了,最终陷进去的都是后期的投资者,而且要不断开放投资体系,不断吸引资本入驻,最终骗了最后的接盘侠。
商机不可失,一旦看到,就要果断投资,果断生产,前提是手里有钱,或者能够搞到钱,而且能够赚钱,不然借一屁股债,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自己成了后期投资者,成了接盘的人,那么所有的钱就都陷进去了。“此心不动”的状态就是要审时度势,要冷静分析,要做到科学而客观,不能迷信权威,也不能迷信神灵,而是要相信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试错,不然就弄不成,或者一做就错。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一个人内心有了分别,有了各种各样的欲望,就很难消除,而外在的困难很容易破解,当然这样的困难一般都是能够破解的,倘若人非得要到火星去,那么这样的事情就办不成了。一个人要想保持“此心不动”的状态,就要消除内心的各种欲望,消除所有的想法,进而进入所谓的禅定状态,会看到身边纷纭的事态,综合分析就会得出一定的结果。按照佛家的说法,在禅定状态,内心安定,定能生慧。也就是在内心安定的状态下生出了智慧,就可以拨除事件表面的迷雾,看到事件内在的规律,当然也就可以掌握事态的发展了。这种“此心不动”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人得有一定的修养,多读书,多与修养高的人交谈,多分析一些人和事,然后在“此心不动”的状态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
人的认知系统应该开放,不断接受新的信息,当然也要分析信息的来源,分析信息的正确与否。唯其如此,在“此心不动”的状态下才能生出智慧,不然只是自认为生出智慧,得出了正确的判断,就很可能被自己欺骗,因为建筑在不稳固学识地基上的结论总是出现偏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