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出这个问题具有现实性,因为一年下来,很多民营小老板的感觉是压力太大了,没法干了。
一年下来,看不到有什么实质的利好。
民营会一路向下吗?
相信不会,至少现在中国经济离不开民营。民营要垮了,意味着经济总量减半,林毅夫预测的2025年超美这事就彻底黄了;民营要垮了,意味着国家税收要减少60%,那就不是地方财政要靠借债过日子了,大约每年至少要增加9万亿债务,相当于俄罗斯五年的总税收;民营要垮了,意味着科技创新成果要减少75%,那么,张维为的科技创新清场式的遥遥领先就成了清场式的遥遥落后了。更要命的是就业,民营要垮了,意味着就业要减少85%,近4亿人要失业。
![]()
无可置疑,民营不能走。
会不会如吴小平所说的,逐渐离场,让他慢慢地离场?这个可能性在逻辑上成立,因为在过去的十年中,国企一直通过投资拉动在增加总资产的权重,年均增速高达15%,远远超出了GDP增速,目前已经是民企总资产的两倍以上,约360万亿,这个节奏还在加快。而民间投资增速刚好相反,也是以年均两位数在收缩,但是,这有两个问题。
![]()
第一个问题是这种资产扩张是以效率递减为代价的,负债率也在增长;第二个问题是,国企资产的扩张与对社会的贡献率不同步。
这就决定了国企的资产规模的扩张的另一面是风险,是债务的叠加,同时,由于效率不达预期,又构成了资源配,这决定了,即便有意思实现吴小平的目标,现实中也做不到,那注定不是一条实现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
如果做一个反向思维,国家的资源不是投向国企,而是投向民企,民企也实现了总资产权重升级,达到了国企的两倍,会是什么场景,一定是杀疯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做这样的选择?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