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息,9月份仍是蘑菇中毒的高发期,在此提醒大家:勿采勿食勿买野生菌,谨防蘑菇中毒。
野生蘑菇的种类很多,其中有毒的有500多种,剧毒者有40余种。目前,对蘑菇中毒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预防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
非专业人员很难分辨有毒与无毒的野生蘑菇,更不要轻信民间或者网上流传的毒蘑菇鉴定方法。切勿从路边、流动摊贩和网上购买野生蘑菇,更不要轻信店家的宣传而购买。不食用自采或者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外出旅游或到农家院就餐时,要谨慎食用不熟悉、来源不明的菌类,如果食用,可以留个蘑菇的照片。
怀疑蘑菇中毒了,怎么办?尽快就医。蘑菇中毒的潜伏期较短,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出现不适,无论症状轻重,都应尽快就医。如意识清醒可立即催吐,若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以免引起窒息。一起食用过毒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出现中毒症状,都应该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留存野生蘑菇样本。就医时,及时告知医生野生蘑菇食用史。最好携带未食用的野生蘑菇或者野生蘑菇的照片,以便确定野生菌的种类,判断预后。
警惕“假愈期”。肝损害型蘑菇中毒在临床上存在“假愈期”。患者在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期过后,自我感觉已“康复”,这时候特别容易忽视而不愿意就诊,而此时体内已经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救治不及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对于超过6小时潜伏期的中毒患者要及时转诊到有诊疗能力的综合医院进行治疗。
编辑 白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