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全球野火活动愈加活跃,特别是在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通常认为,野火产生的气溶胶及其远距离输送会导致大范围空气质量恶化,例如,美国西部地区(WUS)的野火因烟雾传输而使全美其他地区的空气质量恶化。
然而,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等机构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025 年 9 月 11 日,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王勇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博士生马启涵、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魏麟懿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Fire heat affects the impacts of wildfires on air pollu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美国西部地区的极端野火实际上使美国东部的细颗粒物浓度(PM2.5)降低了与西部地区增加量相当的水平。也就是说,美国西部地区发生极端野火导致当地 PM2.5 浓度上升,但同时导致了东部地区 PM2.5 浓度下降,这一升一降几乎抵消了。这种意外效应归因于野火引发的热对流削弱了野火烟雾向东部的传输,并增强了空气污染物的湿沉降。这种机制实际上减少了全美范围内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
传统观点认为,美国西部地区(WUS)的野火(Wild fire)因气溶胶排放及向美国东部地区(EUS)传输而使全美空气质量恶化。
然而,王勇团队发现,野火产生的热量这一通常被忽视的影响,能够使美国东部地区(EUS)的细颗粒物浓度(PM2.5)降低的幅度,与美国西部地区(WUS)在野火季节的 PM2.5 浓度升高幅度相当。这种现象源于野火产生的热量在西风急流中引发的对流,以及随后在远离野火地区发生的下游气象变化。增强的湿沉降以及减弱的野火气溶胶向东部地区的传输,降低了美国东部地区的 PM2.5 水平。
研究团队进一步结合全球暴露死亡率模型,发现仅考虑野火气溶胶的影响,而忽略野火产生的热量对 PM2.5 的影响,将会高估野火的健康影响,导致全美额外多计算了约 1200 例 PM2.5 相关过早死亡以及 33 亿美元相关经济损失,这在人口密集的美国东部地区(EUS)尤为明显。
考虑火热量后,美国西部地区野火影响全美空气污染和健康的机制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地球系统中“小区域热源-大尺度气候”的隐秘关联,更直接关乎到人类对野火影响的认知偏差。不仅如此,对火热量的考量有望促进火灾管控等方面的跨区域合作,为气候预估提供更科学的导航图,助力人类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复杂变化。
2025 年 9 月 10 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张强教授团队(清华大学王玥璇子、肖清扬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Long-range PM2.5 pollution and health impacts from the 2023 Canadian wildfire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量化了野火烟雾长距离传输的全球影响,揭示了 2023 年加拿大极端野火对全球人群 PM2.5 暴露水平的贡献以及潜在健康风险。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s195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482-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