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枯木
前文说过,朋党之争是古代政治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可以说贯穿人类整个历史。有的朝代规模较小,暗流涌动。而有的朝代最为明显,针锋相对,以宋明两代尤甚。
宋代的党争,肇始于北宋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变法派和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保守派之间,相互争斗,相互贬斥。新旧党争前后凡五十余年,对北宋的政治产生颇大影响。
在王安石和司马光相继去世后,党争并未停歇,反而愈演愈烈,并且新旧党派也发生裂变。其中保守派分为三派,以苏轼、苏辙为首的蜀党,以程颢、程颐为首的洛党,以及以刘挚、王岩叟、刘安世等为首的朔党,相互攻击,不可开交,历史上被称为“蜀洛朔之争”。
蜀洛朔之争,起始于蜀党和洛党领军人物的相互不对付,从言语讥讽、互不往来,到上表弹劾、意气之争。然而“鹬蚌相争”的结果,两败俱伤。“渔翁得利”,朔党乘机掌权。不过也只是暂时而已,到了宋徽宗上台,重用蔡京。以至于守旧派全部被驱逐出朝廷,此时所谓的“变法派”完全控制权力,直接造成北宋灭亡,这是后话。
那么,蜀洛朔之争,究竟起因为何?我们就来翻开历史记载,寻找原因所在。据朱熹、吕祖谦等编撰的《程子微言》,龚颐正编纂的《皇宋治迹统类》,张端义笔记《贵耳集》等记载。蜀洛之争肇始于司马光去世的吊唁礼节之争,各个版本略有差异。
《程子微言》记载:司马光去世后,朝廷让程颐主持丧事。吊丧当日,是朝廷祭祀明堂大礼,进行大赦。于是群臣往贺,然后再去祭吊司马光。然而程颐认为“庆吊不同日”。于是苏轼和苏辙只好半道折返,苏轼说道:“鏖糟陂里叔孙通也。”意思是指程颐犹如汉代出身不好迂腐的叔孙通。
《皇宋治迹统类》记载:程颐并未主持司马光丧礼,而是在朝廷明堂典礼大赦后,群臣称贺完结毕,两省官欲往奠司马光。于是程颐说道:“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岂可贺赦才了,即往吊丧?”坐客有难之曰:“孔子言哭则不歌,即不言歌则不哭。”苏轼遂戏程曰:“此乃枉死市叔孙通所制礼也。”众皆大笑。结怨之端,盖自此始。
这两则记载,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程颐坚持认为古礼“庆吊不同日”,并且以孔子说的“哭则不歌”为由,不建议人们去吊唁。然而有大臣认为,即便是孔子说过“哭则不歌”,也没有说过“歌则不哭”。因而认为程颐一是太古板,再就是强词夺理。而苏轼则开玩笑说程颐就是汉代的叔孙通,因而双方结缘。
为何说程颐是叔孙通,惹得程颐生气?我们先来看看叔孙通此人。叔孙通是秦始皇时的待诏博士,曾经把起义军说成:“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以此谄媚秦二世,因为被封为博士(官职)。秦朝末年依附于项梁,项梁死后跟随项羽,后转投刘邦。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其学生指责他:“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汉朝统一后,帮助建立汉代朝仪(大多为秦代礼仪),被封为太子太傅。并且参与阻止了刘邦废除太子刘盈,汉惠帝刘盈即位后,用他制定了宗庙仪法及其他多种仪法。
关于叔孙通的评价,颇有差异。司马迁大加称赞,认为叔孙通因时而变,为大义而不拘小节,称之为“汉家儒宗”。司马光则指责叔孙通媚俗取宠,遂使先王之礼沦没。又认为叔孙通说的“人主无过举”,是文过饰非,不能称为大儒。
不管后人对叔孙通评价如何,然而叔孙通“面谀以得亲贵”是公论。因而,苏轼把程颐比拟为叔孙通,程颐自然不痛快。
二人发生龃龉的另一件事,那就是居丧食素还是食肉之争。《程子微言》记载,有一次是宋太祖忌日(或中元节),在相国寺祈祷。程颐让僧人准备素食,苏轼取笑他说:“正叔(程颐字)不好佛,胡为食素?”程颐道:“礼,居丧不饮酒食肉,忌日,丧之余也。”
然而苏轼则认为完全不必要,于是让准备荤食。并且开玩笑说:“为刘氏者左袒!”效仿汉代针对吕后的典故。于是程颐同其弟子范淳夫等食素,而苏轼和秦观、黄庭坚等食肉。两派对立,从此开始。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程子微言》认为当时宰相为吕公著,而吕公著凡事经常咨询程颐。苏轼苏辙认为程颐在中间捣鬼,使得朝廷任命往往提拔程颐派弟子,而压抑苏轼及其弟子等。于是这三件事使得蜀派和洛派龃龉,产生对立。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以上三个原因产生的背景。我们先来看看苏轼兄弟和程颐兄弟。可以肯定的是,这四位都是宋代杰出的人才,不但对宋代影响甚巨,而且对后世影响巨大。
苏轼、苏辙两兄弟,和其父亲苏洵,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三。苏轼(1037年-1101年)更是宋代最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极高成就。苏辙(1039年-1112年)则是著名文学家,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官至宰相(门下侍郎)。
程颢、程颐兄弟,为北宋理学家奠基人物。程颢(1032年—1085年)为进士出身,官至监察御史。程颐(1033年—1107年),布衣出身,曾任崇政殿说书。二程官职不高,然而影响巨大。尤其是到了南宋,朱熹作为二程四传弟子,建立“程朱理学”。从而被后代统治者奉为圭臬,对后世影响尤为显著。
(未完待续)
2020/4/24榆木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