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昂哈德·欧拉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的著作数量之多,以至于要列出他在数学、光学、流体力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方面的全部贡献,需要一本完整的书。他是我们今天在数学中使用 π、e 和 i 这些符号的原因,也是第一个使用 f(x) 记号的人。需要注意的是,他并不是第一个使用 π 符号的人,但他让它得到了普及。更令人惊叹的是,欧拉在一生中逐渐失明,而他许多最著名的成就,恰恰是在他已经无法看见时完成的。
我认为欧拉是历史上最有趣的数学家之一。他的成果如此丰富,以至于他的定理往往还得冠上第二个发现者的名字,否则我们会有太多东西都叫“欧拉定理”。另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曾写道:
读欧拉,读欧拉,他是我们所有人的导师。
所有著名的数学家都得从某个地方起步,而对欧拉来说,起点就是解决一道出了名的难题。我要在这篇文章中讨论的问题,最初是由彼得罗·孟戈利于1650年提出的。包括伯努利家族成员在内的几位著名数学家都尝试解决,但都没有成功。它的知名度和难度,堪比费马大定理。欧拉在28岁时成功解决,从而一举成名。
巴塞尔问题 的提出其实相当简单:它要求你求出当 n 趋于无穷大时,这个级数等于多少:
然而,在当时,这个问题的表述方式会完全不同。表示求和的符号 Σ 当时甚至还不存在,而这个符号也是欧拉最早引入的。在本文中,我将描述欧拉的证明。他在一生中给出了三个不同的证明,但第一个仍然是最具影响力、也最有趣的。
要开始欧拉的证明,我们使用正弦函数的泰勒展开式。如果你不熟悉泰勒级数,不必担心!你只需要知道,这是一个把函数表示为无穷多个其他函数之和的巧妙方法。下面给出了正弦函数的泰勒级数,这是最常用的泰勒展开之一。
然后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x。
这时,欧拉开始有些“挥洒自如”。他假设这个无穷级数可以写成它的根的无穷乘积。虽然在当时,这一结论已经对有限多项式成立,但对于无穷多项式是否同样成立,还没有人证明。直到一百年后,卡尔·魏尔斯特拉斯才证明了这一部分的合理性。
把它写成乘积形式后,可以得到如下结果,并能进一步化简。
从上面的形式变到下面的方程,是通过把各因子成对相乘而实现的。如果你在细节上感到吃力,不必担心。你只需要知道,欧拉在记录函数的所有“零点”,也就是 sin(x)/x 穿过 x 轴的位置。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奇迹发生的地方。欧拉利用艾萨克·牛顿早先证明的一组恒等式,把所有这些乘积展开。然后,他只挑出 x² 的系数,得到了如下结果。下面的方程,就是在展开的无穷和中,所有与 x² 相乘的数的总和。
这个结果可以进一步化简,写成如下形式。提醒一下,这已经不是 sin(x)/x 的泰勒展开式,而只是其中的一个系数。
现在,回到我们正在处理的原始泰勒展开式(见方程 2)。在那个形式中,x² 的系数是 -1/6。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两边相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整理出巴塞尔问题的解答!
我觉得非常奇妙的是,π 会出现在这样一个看似与圆毫无关系的方程中。对我来说,这似乎是整个数论中最根本的关系之一。巴塞尔问题本身已经很吸引人了,但很快我们会看到,它为现代数学的大部分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从欧拉的第一个解法之后,人们发现了许多不同的证明版本。这一版本后来通过魏尔斯特拉斯的因式分解定理得到了完全补全,使得无穷和可以写成它的根的乘积。甚至还有一些证明依赖几何和圆来解决,这样 π 的出现就显得更加直观。
这个结果有很多应用,远不止是一个“很酷的等式”。如果你从 1 到 n 中随机选择两个整数,当 n 趋于无穷大时,它们互素的概率是 6/π²,而这正是巴塞尔问题解的倒数。你可以直接用这个等式来计算。事实上,巴塞尔问题与素数的分布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并且在推广后,它成为整个数学中最著名的问题之一的核心。
黎曼 ζ 函数
与巴塞尔问题类似,数学中还有一个著名的未解之谜,叫作黎曼猜想。这个问题被认为是整个数学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备受关注。大卫·希尔伯特把它列入自己提出的 23 个待解问题中,而克雷数学研究所也把它列为千禧年难题,并悬赏 100 万美元给解决者。如果你能解决它,你将立刻成名——而且一夜暴富。
我不会深入黎曼猜想的细节,但我要谈谈它所涉及的函数,因为它与巴塞尔问题紧密相关。该猜想讨论的是黎曼 ζ 函数,它被定义如下:
希望你能看到它与巴塞尔问题的相似之处!黎曼 ζ 函数其实就是巴塞尔问题的推广,只不过我们让分母上的指数可以变化。欧拉解决的就是 s = 2 的情况。
为什么我们如此在意这个函数?原因在于,黎曼 ζ 函数与素数有着紧密的联系。素数是整个数学,尤其是数论中最令人着迷、也最重要的对象之一!理解它们的分布,对于推动数学知识的进展至关重要。
欧拉是第一个发现这种联系的人——他几乎无处不在!事实上,黎曼 ζ 函数有时也被称作欧拉–黎曼 ζ 函数。下面的方程展示了 ζ 函数与素数之间的关系。
黎曼猜想所关心的,是哪些输入会使函数值变为零。换句话说,就是在什么地方 ζ(s) = 0?已知在 s = -2, -4, -6, -8… 这些点上,ζ(s) = 0,而这些零点被认为是“平凡的”。数学家们非常关心的是当实数和复数作为输入时,它们在 ζ 函数中的表现。换句话说,非平凡零点在哪里?据我们目前所知,所有的非平凡零点都位于直线 1/2 + it 上,但至今没有人能够证明这一点。请注意,直线方程中的“it”部分指的是 s 的虚部。
解决巴塞尔问题,为丰富的新数学领域奠定了基础。这让我联想到当下那些著名的未解之谜,比如哥德巴赫猜想。未来,当那个问题被解决时,会不会同样催生出一个全新的数学领域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