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奥运会金牌得主全红婵的亲哥全进华在参与一期饮食节目时,因为其制作的“湛江白切鸡”未能晋级,后又“抬杠”评委,而受到各方舆论压力。
其实作为评委,你们认为好的白切鸡应该是怎样的,你们应该明确把标准说出来,不要让选手和观众猜哑迷,你以为每个只会看热闹的观众都是“食神”吗?
所以,人家选手敢抬杠评委是有理由的,不是空穴来风。
1,不知道节目组是否事先安排剧本,是想制造节目效果,还是真的是全进华的白切鸡火候有问题?
评委在点评试食环节,整个过程都含糊其辞,使用一些假大空的词,例如一直强调鸡肉:“太硬”、“没有水份”(时间问题没泡冰水?)、“和我以前吃的相比”、“口感偏老”……
其实这些词在粤语语境中是很容易产生歧义,按照字面意思,粤语可以理解为:
a,鸡是够日子的鸡,但养殖时间太长了,导致口感不好
b,鸡煮得偏熟,“熟过头了”
很明显,全进华理解为:鸡养的时间太长,导致口感不好。
最后有人说是:选b,煮得过熟了。
但是为什么全进华没有理解为“煮得熟过头”,这个成了网友攻击全进华的关键,都说是他曲解了评委的意思。
所以,接下来我说的第二点能解释这个问题。
2,全进华和评委对“湛江白切鸡”的理解,不在同一个频道
我特意去查找了全进华“白切鸡”的制作方法,发现了他对白切鸡的做法和传统的广府做法有点区别:
他是先煮十分钟,再关火加盖焗十分钟。
全进华这种做法类似于粤菜另一个菜系“东江盐焗鸡”的传统做法,只是盐焗鸡加的盐比较多,口味偏咸香而已。
因为粤菜流行“有传统,无正宗”,很鼓励厨师创新的,所以全进华借鉴这个方法来做“白切鸡”,也不能说他不对。
其实用东江盐焗鸡”做出来的鸡,只要鸡的肉质够靓,哪怕是煮得过火了,也很有嚼劲、骨里透香,好好吃的。
所以才出现了全进华反驳评委的一幕。
而评委以前可能吃的白切鸡是广府菜做法,口味火候标准是明显不同的,加上各人有各人的要求,就算是广州府本地人吃白切鸡,有的喜欢鸡肉带轻微血丝,有的喜全熟,才造成了这种偏见。(本人喜欢全熟的)
但比起全进华曲解评价,更离谱的是:节目组压根不想让观众知道真相。
观众、全进华和评委多方出现这种误解的原因,说到底还是节目组的不专业造成的。
在评委点评全进华制作的白切鸡时,只要切换一个特写镜头,夹起鸡腿部位,交代一下鸡肉里有没有血丝,谁是谁非就不攻自破了?
但节目组却没有这样做。
但有的人仅凭镜头里的鸡胸肉起丝就判断鸡煮老了,其实也不够客观的,因为我家以前在自家果园也养过“走山鸡”,肉质相比市面上的确实比较韧。
自己做的白切鸡就算还带着血,但鸡胸肉也是起丝状的,所以我家一直把鸡肉起丝当成鸡质够好的标准之一。
而评委,虽然是烹调大师级的专业人员,但他们不是合格的嘉宾。
例如,可以这样告知全进华:
选材方面,他的白切鸡皮鸡的品种有没有问题,是不是有皮下脂肪,是吃稻谷的还是吃玉米的影响了肉质、鸡味和肤色;
烹调方式,是传统手法还是创新手法,是不是没有果冻状,骨肉相连处是不是没有血丝所以过熟了等等,这些都是可以作为肉眼可见的评判标准,而不仅仅是单凭个人主观感觉和饮食偏好作出结论。
最后,针对这次风波,全进华也应该吸取教训了。
希望他以后不要过度消费自己的妹妹,不要躺在全红婵过去的功劳簿上面,要不忘初心,保持低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