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近日,崇明法院陈家镇法庭于向化镇巡回审判点开展巡回审判,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典型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并将庭审现场变为法治讲堂,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等村民代表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本案被告之一系向化镇人,因资金周转需要向原告借款二十万元,但未能按期偿还,加上利息等争议,原告诉至法院。考虑到民间借贷纠纷在农村地区高发、多发,且许多群众对相关法律知识了解不深,为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承办法官将法庭“搬”到了当事人的家门口。
庭审中,法官娴熟地驾驭庭审节奏,有序引导当事人进行陈述、举证、质证和辩论。案件的焦点集中于借款金额的认定、利息约定的合法性、还款情况的核实等。法官耐心倾听双方意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辨析法理,整个庭审过程规范、透明。庭审结束后,法官趁热打铁,针对本案涉及的法律焦点及民间借贷中常见的风险隐患,向在场旁听的群众进行了专题普法宣讲。
此次巡回审判通过“零距离”的以案释法,增强了基层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从源头上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是司法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真正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普法小贴士
1.“借条”应规范书写,明确写出借人、借款人全名、身份证号、借款金额、币种、利息计算标准、还款期限、违约责任等关键要素,避免使用模糊用语。
2.法律保护的利率上限(如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超过此标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自觉抵制高利贷。
3.大额借款尽量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宝、微信等留有痕迹的方式交付,并备注“借款”。若必须现金交付,也应保留取现凭证或有第三方见证,避免日后产生争议时举证困难。
4.切勿因人情关系随意签字担保,否则可能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
来源:人文向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