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治疗过程可能需要经历多次方案调整和尝试,但让重性抑郁症(MDD)患者达到症状完全消失(临床痊愈)始终应该是医患共同追求的目标。
“我们治疗的目标,不是让患者‘好一半’就行。如果你是肿瘤科医生,你不会满足于此;作为精神科医生,我们同样不能降低标准。”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戴尔医学院精神病学系主任、迷幻药研究与治疗中心联合主任Nemeroff博士在发言中这样强调。
Nemeroff博士系统梳理了当前难治性抑郁症(TRD)的治疗路径,并介绍了十多种药物和非药物疗法的最新证据,旨在帮助患者真正实现症状消失,回归充实积极的生活。
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路径(点击看大图)
治疗初期,若患者对药物反应不佳或只部分起效,首先应考虑增加单一抗抑郁药的剂量。如果效果仍不理想,下一步强有力的策略是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若还需进一步加强,联合使用两种抗抑郁药是值得推荐的方案。特别是对于已在服用文拉法辛的患者,加用米氮平(这种组合被业内称为“加州火箭燃料”)是拥有充分证据支持的有效策略。
在介入性治疗方面,经颅磁刺激(TMS)目前已获批用于对一种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TMS与抗抑郁药联合使用正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Nemeroff特别提醒,目前没有任何遗传学或其他检测能够可靠地指导医生为特定患者选择最有效的二线或三线药物, 应避免依赖这类价格不菲的测试。
他同时强调关注患者个人史的重要性:“对于多种治疗都反应不佳的患者,需要意识到这个群体中有相当高比例的人在童年期遭受过虐待。这些患者的大脑功能和遗传易感性可能有所不同,而我们或许尚未找到针对他们的最佳治疗方式。”
关于氯胺酮的使用,Nemeroff持谨慎态度。他指出,虽然研究证实氯胺酮能带来快速抗抑郁效果,但效果通常仅持续一周左右。同时,他也提到:“我们也观察到,氯胺酮可能引发精神病性症状……这正是它成为滥用药物原因之一。” 他还引用斯坦福大学的两项研究指出,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曲酮可以阻断氯胺酮的抗抑郁效应,“这唯一说明的是,氯胺酮是通过阿片类机制起效的。
对于其衍生物艾氯胺酮,虽然已获FDA批准用于难治性抑郁症,Nemeroff认为其审批过程存在争议。他指出,关键研究中有一项显示其疗效与安慰剂无差异,另一项虽达到统计学显著优势,但临床差异意义有限。他还提及最近一项荟萃分析结论,认为艾氯胺酮联合抗抑郁药的疗效“适度”,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作为加强治疗的效果相近。
大话精神编译,转载请联系编辑部。
投稿请联系:dahuajingshen@126.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