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豚商业研究院研究员洪涛三(欢迎转评赞)
9月12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8月金融数据,2025年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狭义货币(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社融方面,数据显示,2025年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5.42万亿元,同比增长6.6%。2025年1月至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6.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66万亿元。
不少朋友看到“M2同比增长8.8%”这样的专业术语就头疼。别着急,今天我带大家用大白话解读这些数据,看看它们到底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一、货币供应:池子里的水有多少?
先来看最基本的三组数据:
- 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
- 狭义货币(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
- 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把整个经济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游泳池,M2就是池子里所有的水,包括深水区和浅水区。M1是随时可以取用的水(主要是企业活期存款),M0则是已经舀出来拿在手里的水(现金)。
目前的情况是:整个池子的水位(M2)以8.8%的速度在上涨,这个增速保持了相对稳定,说明市场总体流动性合理充裕。值得关注的是M1(狭义货币)增速为6%,虽然比上月略有回升,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这说明企业手里随时可用的资金增长不算太快,可能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还在逐步恢复中。
最引人注目的是现金(M0)增速高达11.7%,远高于其他指标。这说明什么?简单说就是“藏在床底下的钱”变多了。可能是因为部分居民更倾向于持有现金,也反映出一些人可能对未来持谨慎态度,更愿意手握现金。
前八个月净投放现金5208亿元,这个数字相比巨大的货币总量来说不算大,说明央行在现金投放上保持着克制和精准。
二、贷款变化:钱都流向了哪里?
贷款数据特别值得关注:
前八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其中最关键的分项是:
- 住户贷款增加7110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08万亿)
-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22万亿元
这些数字透露出重要信息:新增贷款绝大部分流向了企业而不是居民。住户贷款增加额只占全部新增贷款的约5%,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比例。
深入看住户贷款:短期贷款减少了3725亿元,而中长期贷款增加了1.08万亿元。短期贷款减少说明大家不太愿意借钱消费,可能对未来收入预期不太乐观;中长期贷款增加主要应该是房贷,但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这个增幅并不算大,反映出居民购房意愿仍然偏弱。
企业贷款则呈现另一番景象:增加12.2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8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3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占大头,说明企业借的钱主要用于长期投资,这是一个积极信号,表明企业正在为未来发展布局。
分行业看,这些贷款很可能流向了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制造业升级等方向。这意味着经济结构调整正在有序推进,未来的经济增长质量可能更高。
三、存款动向:咱们的钱都放哪儿了?
存款数据同样有意思:
前八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0.5万亿元,其中:
- 住户存款增加9.77万亿元
- 非金融企业存款仅增加6106亿元
-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5.87万亿元
居民存款大幅增加9.77万亿元,这个数字非常惊人。相当于前8个月里,平均每个人增加了近7000元存款(按14亿人口计算)。为什么大家更爱存钱了?可能的原因包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防性储蓄、投资渠道有限、消费意愿不强等。
企业存款增加不多,只有6106亿元,与大幅增加的贷款形成对比。这可能说明企业拿到贷款后很快投入了使用,没有让资金闲置在账上,这是一个好现象,表明资金使用效率较高。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5.87万亿元,这个数字值得关注。可能表明部分资金流向了基金、理财等非银金融产品,或者说进入了股市,尽管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后波动加大,但仍然是居民重要的投资渠道。
四、社融数据:整体融资环境如何?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这个增速与M2增速一致,显示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保持稳定。
从结构看,政府债券余额同比增长21.1%,是增长最快的部分。前8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0.27万亿元,同比多4.63万亿元,这说明政府正在通过发债来加大支出,稳增长的意图非常明显。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长6.6%,这个增速相对稳定,仍然是社融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占比61.2%。
企业债券余额增长3.7%,增速不算高,可能反映出企业发债意愿不强,或者债券市场融资条件有所收紧。
五、利率水平:借钱成本降低了
8月份银行间市场利率继续下行:
- 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1.4%
- 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1.41%
均比上月和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银行间市场利率走低,意味着银行之间的资金成本下降,这通常会传导到企业和居民的贷款利率上。实际上,今年来我们已经经历了多次LPR下调,房贷利率和企业贷款利率都处于历史低位。
这对正在还房贷的人来说是个好消息,月供压力有所减轻;对企业来说,融资成本下降,有利于提振投资意愿。
六、跨境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
8月份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1.47万亿元,直接投资项下0.61万亿元。这些数字虽然绝对值不大,但保持稳定增长,表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继续增加。
对企业来说,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可以减少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便利。
七、月度季度特点:下半年开局平稳
从8月数据看,下半年金融运行开局平稳,主要特点包括:
- 货币供应量增速保持稳定,没有大起大落
- 贷款结构分化明显——企业强,居民弱
- 存款继续向居民部门集中,预防性储蓄特征明显
- 政府债券发行加快,财政政策发力明显
- 市场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融资成本下降
季度特点方面,三季度通常会有季节性因素影响:7-8月是传统淡季,9月份往往会有季末冲高。预计9月份信贷和社融数据可能会比8月好看一些,但整体结构性问题(居民贷款偏弱)可能难以根本改变。
八、对企业和老百姓意味着什么?
对企业来说:
- 融资环境总体友好,贷款利率处于低位,适合有需求的企业融资扩张
- 贷款主要流向政策支持领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
- 政府债券大幅增加,意味着政府投资力度加大,相关产业链企业可能获得更多订单
- 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有利于进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对老百姓来说:
- 存款利率可能进一步走低,靠存款利息增加收入越来越难
- 房贷压力减轻,对于有房贷的家庭是个利好
- 就业环境可能逐步改善,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后有望扩大招聘
- 投资理财需要更加谨慎,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需要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配置资产
- 消费环境宽松,但大家似乎更愿意存钱而不是花钱,反映出对未来的谨慎预期
九、未来展望与建议
基于当前数据,我对未来的几个判断:
- 货币政策大概率保持稳健偏松,进一步降准降息仍有空间,也看美联储的降息节奏
- 财政政策将继续发力,通过发债加大政府支出
- 居民消费信心恢复需要时间,短期内储蓄倾向难以根本改变
- 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但难以再现过去的高速增长
给企业的建议:
- 关注政策支持方向,顺势而为
- 利用低利率环境优化债务结构
- 拓展国内市场,应对可能的外部环境变化
给老百姓的建议:
- 理性看待存款增加,适当配置其他资产
- 不必过度悲观,就业和市场环境正在逐步改善
- 根据实际需求购房,不必盲目等待或追涨
总结一下,8月金融数据呈现出“总量平稳、结构分化”的特点:企业端表现较好,居民端相对谨慎;政府发力明显,市场利率走低。这些变化既反映了当前经济的现实状况,也预示着未来政策的可能方向。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关键是在变化中保持理性,既不过度乐观也不过度悲观,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理决策。经济有周期,波动是常态,重要的是把握长期趋势,做出适合自己的财务安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