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在上一集中介绍了哥萨克斯捷潘诺夫在黑龙江兴风作浪,最终在1658年被清朝名将沙尔虎达击毙于松花江口。沙尔虎达病逝后,他的儿子巴海袭为宁古塔总管,继承父志,继续同俄罗斯殖民者进行抗争,一举收复了呼玛城和雅克萨等地,使得东北边疆局势大为好转。
但清军平定俄国哥萨克后,只是拆毁了据点,并未驻兵留守。当大军班师回朝后,俄国殖民者经过休养,补充了人员和物资,马上就卷土重来。1665年,波兰籍哥萨克切尔尼果夫斯基开始入寇黑龙江。
![]()
01壹
切尔尼果夫斯基原是波兰人,在与俄国人的战争中被俘,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做苦役。在勒拿河上游的伊利姆地区,地广人稀,环境恶劣,切尔尼果夫斯基觉得留在那里没有熬头。于是,他鼓动一批哥萨克、农民和犯人逃离了监管,大肆抢掠了一番。然后在雅库茨克督军派遣的大部队攻击下,沿着勒拿河支流奥廖克马河一路迁移到黑龙江上游。
切尔尼果夫斯基一行84人在雅克萨建立了一个哥萨克自治村落,然后以此为中心,四处出击。他们希望在黑龙江流域大展身手,建立丰功伟绩,然后逃脱罪责,以获得沙皇政府的“诏安”。
1666年,切尔尼果夫斯基率领哥萨克侵入我国呼伦贝尔地区。1668年,他们入寇精奇里江,然后建立了一系列据点。1669年,这伙强盗居然胆大包天,长驱直入到我国内东北嫩江流域的齐齐哈尔附近。
切尔尼果夫斯基重新盘踞黑龙江,自然得到沙皇的赏识。为了表彰这群“帝国之鹰”的杰出贡献,1672年3月,沙皇赦免了他们所有的罪过,任命他为雅克萨总管,奖赏部下2000卢布。
此后,俄国殖民者得到了鼓励,从欧俄和西伯利亚各地蜂拥而至,在黑龙江各地移民垦殖,建村设点,侵略活动十分猖獗。
![]()
02贰
沙俄的再次入侵,多次受到当地原住民和清军的坚决回击。康熙帝也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交涉,要求俄国当局立即停止入侵活动。俄国非但不予理睬,相反加紧活动。
1675年,切尔尼果夫斯基率领300多人窜犯到嫩江支流甘河一带,进行武装侵略。到了七十年代末,俄国先后在黑龙江中上游和精奇里江建立了十几座村落,妄想永久霸占。
1682年,驻守在雅克萨的俄军,在上游的一个冬营地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惨案。20多名中国猎人被骗到这里,然后被俄军纵火烧死,然后把猎人们的马匹、粮食和物资席卷而空。
也就在这一年,有两伙哥萨克窜犯到黑龙江下游的亨滚河(阿姆贡河),抢掠毛皮,抓捕人质,杀戮甚多。当地的赫哲族、费雅喀人等原住民奋起抵抗。其中一次集中了300多人,打死俄军6人,吓得俄军不敢外出。
![]()
03叁
当时在17世纪50至80年代,从外贝加尔到外东北,俄罗斯的殖民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虽然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人口重心都在欧俄地区,但沙皇政府一刻也没有放松对西伯利亚和外东北的征服行动。
俄国对东方新领土的征服行动,主要依靠哥萨克、军役人员、破产农民、皮货商、战俘、犯人等各色人等。他们虽然人数稀少,但依靠火枪火炮,仍然能够对原住民形成压倒性优势。即使面对像清朝军队和准噶尔骑兵这样的正规军,他们依托坚固的堡垒,也能进行负隅顽抗。
俄国是殖民老手,他们每占一地,先建立城堡,然后设立殖民机构。1654年,哥萨克别盖多夫在黑龙江上游石勒喀河的支流尼布楚河口位置,建立了著名的尼布楚城,俄国人称为涅尔琴斯克。
1656年,巴什科夫被任命为尼布楚边区督军,以管理外贝加尔地区和整个黑龙江流域。1660年,伊拉利昂·托尔布津接替了尼布楚督军职务。
![]()
为了加强在黑龙江中下游流域的侵略行为,俄国对殖民机构进行了升级。1684年,沙皇政府公然下令在雅克萨设立督军府,任命阿列克谢·托尔布津为第一任督军,同时决定大规模增派援军。
同年8月,托尔布津正式上任,它加固了雅克萨的防御,整伤军纪,以作拼死抵抗。于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已势不可免。(未完待续)
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来源于凭阑听史,敬请大家点赞、收藏、分享和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