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先生曾一针见血地道破了许多人生命末路的真相:“人老了,躺在病床上才明白,废掉身体最快速的方式,不是抽烟、喝酒、打麻将,而是这3件事。”这句话初听有些反直觉,因为我们早已将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视为健康的首要元凶。然而,当我们真正走入暮年,或目睹至亲在病榻上的挣扎与悔悟,便会深刻体会到,那些看似平常、甚至被社会文化所默许的“软性杀手”,才真正拥有摧枯拉朽的力量,它们以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从内部蛀空了生命的根基。
第一件最快废掉身体的事,是“无休止的内耗与情绪淤积”。现代医学的“心身医学”领域早已证实,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和压抑,会直接导致皮质醇水平持续升高,破坏免疫系统,从而引发从高血压、心脏病到消化性溃疡乃至癌症等一系列躯体疾病。许多人,尤其是父辈那一代,信奉“男儿有泪不轻弹”,将所有的压力、委屈、不甘都死死闷在心里,从不寻求疏导与宣泄。他们或许不抽烟、不喝酒,但身体却长期浸泡在情绪的毒液之中。这种内耗不像酒精那样有即刻的刺激,也不像尼古丁那样有明确的成瘾性,它更像一种慢性的、持续的低烧,日夜不停地炙烤着人的神经系统与脏腑器官,直至将生命的能量燃烧殆尽。躺在病床上,回顾一生,才发现那些曾让自己夜不能寐的烦恼、那些耿耿于怀的恩怨,与此刻失去的健康相比,是何等微不足道,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又是何等惨重。
第二件最快废掉身体的事,是“极度的懒惰与生命活力的废弃”。这里的懒惰,并非指偶尔的休息放松,而是一种对生命的消极与漠然,是一种“精神上的提前躺平”。它表现为拒绝一切身体活动,久坐成疾;拒绝接受新事物,大脑僵化;更表现为对生活失去热情与好奇心,日复一日地在机械、重复中等待终老。生命在于运动,这不仅是指身体的运动,更是精神与思维的运动。一个停止运动、停止思考、停止探索的身体,其机能会以惊人的速度衰退。肌肉会萎缩,骨骼会疏松,心肺功能会退化,神经网络会变得迟钝。这种“废用性”的退化,其速度甚至超过了某些疾病带来的损害。它与打麻将不同,打麻将至少还需动脑、动手,是一种社交和思维活动。而彻底的懒惰,是连这最后一点活力都主动放弃,自愿将自己囚禁在方寸之间,任由身体这架精密的仪器在静止中生锈、卡顿,最终彻底报废。病榻之上的幡然醒悟,才知“动”之一字,乃是生命最宝贵的润滑剂与驱动力。
第三件最快废掉身体的事,是“扭曲的价值观与过度追求”。许多人废寝忘食地追求事业成功、财富积累或社会名望,将身体视为可以无限透支的资本,为了一个项目、一个职位、一笔利润,可以连续熬夜、饥饱不均、牺牲一切休息与娱乐。他们以为不抽烟不喝酒便是爱惜身体,却不知这种“拼命”式的过度消耗,是比烟酒更为猛烈的毒药。他们的价值观里,健康被排在了末位,总以为“等成功了再好好休息”、“等赚够了钱再享受生活”。然而,健康这座金山,一旦挖空,便再无重建的可能。这种追求,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超载,最终导致过劳猝死、内分泌彻底紊乱、免疫系统崩溃等极端后果。躺在病床上,挣来的钱都变成了医药费,曾经的荣誉与地位也无法换来一夜安眠。此时才明白,人生最大的成功,不是位高权重,不是腰缠万贯,而是身体无恙,内心安宁。那些以健康为代价换来的外在之物,实则是舍本逐末,买椟还珠。
贾平凹先生所言的这三件事,之所以比烟酒更具破坏力,在于它们的隐蔽性与普遍性。它们常常披着“努力”、“稳重”、“脾气好”的外衣,甚至被某种扭曲的文化所赞美,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沉溺,待到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回首往事时,才惊觉真正废掉自己的,并非那些显而易见的恶习,而是这些日积月累的、源自内心与生活方式的选择。身体是我们行走世间唯一的舟楫,维护它,不仅需要戒除外在的不良嗜好,更需要从内部修缮,远离内耗,保持活力,摆正价值观。这才是最深刻,也最宝贵的长寿真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