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南京商业地产的爆发年,新街口、河西、新玄武、马群等都有商场上新。
最近我们注意到,马群TOD上盖的健康大融城,开业两个多月来,被不少网友“吐槽”:
商场不大,走几步就到头了,没啥设计亮点,和玄武花园城、JLC金陵中環等没法比。
停车场巨乱,车道本身就窄,进出口设置在一起,两车一交汇立马堵上。
带着狗狗去逛商场,结果接连被工作人员提醒抱起来、绳子不要放长。嫌弃带狗的顾客就别做宠物友好了。
建筑外立面,装修有点土土的粗糙的感觉,引进的店铺、楼层规划略显凌乱,粗放型……
作为今年6月28日才正式开业的新商场,健康大融城果真如网友所说的槽点满满吗?锐评君进行了实探,详细测评来了。
01
拿地11年后终开业
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下健康大融城的背景。
图片来源于南京栖霞发布
2014年,中垠地产以13.1亿总价拿下马群G40商住混合地块,正式进入南京。
这个项目为换乘中心上盖的综合体,包含住宅、公寓、办公、购物中心等业态:
住宅中垠紫金观邸,2015年首次开盘,引来千人抢房;2020年收官,销许均价约27825元/㎡。
酒店式公寓共有3栋、682套,建面约45-103㎡;办公写字楼有1栋,建面约130-360㎡。
购物中心则好事多磨,迟迟没动静,直到拿地10年后,才迎来转机。
2024年1月,中垠地产牵手光大石安,这是光大集团的子公司,其旗下商业地产旗舰品牌正是大融城。而由于早在2020年,中垠地产已被山东健康产业发展集团控股,取两家开发商的精髓,健康大融城因此得名。
今年6月28日,在拿地11年之后,健康大融城终于开门迎客。
显然,健康大融城具备一些明面上的优势:
首先,多线地铁带来的便捷和客流。
作为成熟TOD上的综合体,健康大融城通过下沉广场立体串联多个地铁出入口,无缝衔接2号线、S6号线及有轨电车。
据南京栖霞发布的信息(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三线交汇的马群地铁站,日均换乘客流已突破10万人次。毋庸置疑,这为商场导入了非常可观的客流。
其次,开发成熟的马群,地缘消费力强劲。
启动开发较早,马群生活氛围浓厚,这里甚至是很多人来南京扎根的第一站。
马群多面包容,既有复地御钟山、天泓山庄等富人小区,也有中垠紫金观邸、紫金佳苑、天悦花园等接地气住宅。常住人口体量庞大,消费需求自然强劲。
健康大融城,有没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接住泼天的流量?接着往下看。
02
整体布局尚可,瑕疵也不少
锐评君乘坐地铁2号线,从马群站下车后,站台上就能清晰地看到健康大融城。
从5号口出站,走一小段路就能看到显眼的指示牌。向右,能直接进入健康大融城2层。注意,由于1层是公交场站和地铁入口,商场的起始层实际在2层。
向左,则通向麒麟有轨电车。以商场+步行通道为载体,马群换乘中心终于初步成熟。
既然是建在换乘中心上的商场,健康大融城的构造必然区别于其他商场,锐评君不急着走进去,而是从外部开始摸清整个综合体的布局。
1层地面上看商场外墙,6.28盛大开业的广告牌还没撤掉。规划很早加上1层没有店铺的缘故,这里并没有大面玻璃幕墙这样的新颖设计。
沿着地面一直走,能看到P+R换乘停车场人行通道。
第一眼看上去并没什么不妥,可当锐评君走进去,内部通道着实不该是新开综合体应有的样子。
1层西侧的停车场出入口,蓝色卷帘门紧紧关闭。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从1层地面进入商场需要爬台阶或乘坐扶梯,但健康大融城在南、东、西三个方向都设有主大门,方便不同方向来的消费者进入。
根据规划,健康大融城体量约6万方,地面2层至6层是逛街主场,地下负1层至负3层是停车场。
商场内部的装修风格与审美水平,大家的看法不尽相同。有人觉得清爽干净,有人则觉得土气。附上一张中庭全景图,你觉得如何?
在锐评君看来,开发商还是做了一些努力的,比如2层局部做了玻璃顶,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室内吊顶加以线性灯带修饰,视觉观感柔和不少。
紧跟苏超热点,2层一面墙上挂着写有江苏13市名字的球衣。
每一层,洗手间、客梯厅的标识很显眼,便于大家快速找到。2层多处设有地铁站方向指引。
甚至是不同楼层的吊顶,也在努力用不同风格和装饰来区隔。
2层南向有露天广场,可以响应夜经济,组织流动音乐酒吧和市集活动。
也有一些细节过于粗糙了。
比如商场内部的层高,本就没有太大优势,弄上顶部造型,加上遮挡视线的大圆柱,更显压抑。
对比江宁景枫中心,开阔的层高、没有密集的柱子,看着是不是舒服多了?
比如扶梯,很多人觉得玻璃围挡太低,抱着孩子或者孩子单独乘梯,危险系数高。
比如4层美食广场,顶部的防火布实在谈不上美观。
比如随处可见消防模块的字样,有没有可能处理得更隐蔽美观一些呢?多说一句,过于密集的柱体,实在对品牌露出和视线观感不友好。
防火卷帘,真的不能藏藏好?
这些细节想整改并不难,就看诚意到不到位了。
地下车库,目前是被大家吐槽最多的。
还是老问题,作为一个才开业不到3个月的商场,健康大融城的地库呈现,不该这么破旧落后。
对比一下,下图是开业近10年的江宁景枫中心地库实拍,无论是带有局部环氧地坪的地面,还是吊顶的细节处理,都值得健康大融城好好学学。
还有一些不常来大融城的消费者表示:“负2层很多断头路,明明地面画了车向引导,可开过去发现前路被挡了。”
03
品牌引进乏善可陈
海底捞、电影院仍未兑现
看完整个商场的格局,下面重点说说健康大融城的品牌引进。
考虑到辐射客群和商场体量,开发商的定位比较清晰,主要聚焦年轻群体和亲子体验,品牌引进与一路之隔、偏向家庭定位的招商花园城形成差异化互补。
具体来看:
2层为精品零售、美妆集合、潮玩数码、休闲餐饮
3层为零售女装、潮流运动、娱乐体验
4层为美容美体、儿童零售、休闲娱乐、生活配套、美食广场
5层为休闲餐饮、商务宴请、聚光场
6层为影院和特色餐饮
每一层仔仔细细逛下来,锐评君就商场的品牌阵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一,跟随南京消费市场主流,用首店效应吸纳客流。
健康大融城引进了超100家品牌,其中有5家南京首店、29家区域首店。
南京首店美妆集合店番茄花园,很受年轻人的欢迎;骆驼户外运动城、合电占、酷玩卡丁等,抓住运动达人和孩子们的心;喜鹅、栖来烤肉等餐饮品牌也是南京首店,丰富大家的餐饮选择。
第二,商场餐饮品牌占比较高,无形中加剧品牌间的竞争。
大融城的定位,决定了餐饮品牌占比相对高。锐评君粗略统计了一下,餐饮类在商场品牌的占比在40%上下,具体来看:
咖啡、茶饮、甜品类,有星巴克、MANNER、麦记甜品公司、窗苔、小飞象面包公社、爷爷不泡茶、茉酸奶、柠檬向右等;
重餐饮如烤肉、火锅等,有南京大牌档、喜鹅、栖来烤肉、阿蛮姐、小菜园、朱光玉火锅、褚记烤鸭、喜牛锅、淞临家、鱼酷、王找金、青木台、牛得钢等;
4层的美食广场,则有大米先生、鱼你在一起、粉小主、湘下佬、乔杉杉生烫牛肉米线等快餐。
从大家的反馈来看,大融城的餐饮品牌喜忧参半。
一方面,鱼酷、南京大牌档、苏娘家、小菜园等热门美食比较受欢迎。即便是工作日,下午5点之后,陆续有消费者进店用餐,人气还不错。
另一方面,品牌识别度整体不高,比如奶茶,小金金、马伍旺、喜茶、霸王茶姬等爆款是缺失的,必胜客、肯德基等也没有引进。那么,这些品牌的爱好者,必然会转战对面的招商花园城。
对此,锐评君的理解是,大融城与一路之隔的招商花园城是双商场格局,品牌的错位引进很有必要。
当然,整体识别度不高带来的问题已经逐步显现。餐饮品牌间的竞争激烈,疑似已有第一批店铺以设备调试、暂停开放为由倒下。这,还是开业之初商场大力推广的南京首店恋上圈圈。
第三,服装、零售等品牌也是同样的问题,识别度不高。超市、快时尚等业态是缺失的。
大融城的服装、零售占比不算高,拿服装举例,运动类、女装类、儿童类占据大多数,男装偏少。
具体品牌,比如诗萌、IBUDU、西缇伊等,此前尚未在南京布局过。抛开定价等不谈,对年轻人来讲,远不如无印良品、优衣库、太平鸟等有吸引力。
聚焦亲子体验,大融城在4层引进了合电占、想抓娃娃、酷玩卡丁、马克珍妮、泰兰尼斯、源氏木语等,节假日和晚上人气还不错。
2层,也就是商场首层,有小米、华为、联想等数码品牌。有网友表示,如果有超市就更好了。
第四,呼声很高的电影院、海底捞,开业快3个月还未兑现。
毋庸置疑,在玄武区布局并不算多的海底捞,能实打实为大融城引流。但在最新的实探中,锐评君发现位于商场5楼的海底捞,围挡还没拆除,开业时间成谜。
位于6层的中影电影视界,也还没启用。
小红书上,有网友表示自己此前已购买电影院7月28日开业的预售套票,可影院早早宣传、迟迟不开业。评论区有网友爆料疑似消防验收尚未通过。
由于影院没营业的缘故,卷帘门紧紧关闭,商场6层出现了“断头路”。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健康大融城的整体呈现水平心中有数了。最后,锐评君有话说:
作为规划、筹备了11年的TOD上盖综合体,南京人,尤其是马群人对大融城的期待值,远高于对面的招商花园城。
这座商场,不仅精准覆盖马群生活圈,也能辐射到麒麟、紫金山周边,潜在的高质客群并不少。所以我们能看到,即使是工作日,来逛商场的人并不少。
但从最终的呈现来看,商场受限于规划、体量、动线等短板,内部层高、视觉审美、品牌引进、IP营造等,都没能为市场和消费者带来足够的惊喜。
说直白些,部分业态缺失,品牌乏善可陈,动线审美也不突出,大融城并没有在与周边招商花园城、佳源广场等的PK中出类拔萃。要想接住轨道交通带来的泼天流量,实现长期盈利,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