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至13日,南京邮电大学迎来2025级新生。灿烂的笑容、忙碌的身影、科技感十足的展示,交织成一幅生机勃勃的迎新画卷。与南邮结缘的青春故事,从这里开篇。
温暖“第一站”:从落地到入心的相伴
“同学你好,南邮迎新在这边!”“行李给我,班车就在前方!”——在南京南站、南京站出站口,身穿统一服装的师生志愿者穿梭忙碌。学校延续三十余年接站传统,今年共调度20辆大巴、80余名师生志愿者,“往返”接送新生及家长1100余人次,打通从车站到校园的“最后一公里”,也让新生感受到南邮的第一重温暖。
走进校园,各学院迎新点创意频出、温情满满。物联网学院与外国语学院不约而同地以新生姓名拼成学院标语,制成专属打卡墙,让大家从踏入校门起就感受到学院的归属感。
“乐享校园”“专注科研”,物联网学院的趣味转盘上写着各式大学生活关键词,轻轻一转,对未来的憧憬也随之跃动。
外国语学院则特意准备了印有“家国情怀 全球视野”的定制帆布包,内含南邮元素手机支架、手绘文件袋等暖心礼品,承载着学长学姐的祝福,陪伴新生迈出大学第一步。
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则将思政教育融入迎新细节,一张印有学院“追光”“逐电”吉祥物和南邮地标的贴纸,上面书写着“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尊重劳动、刻苦学习、强健体魄”的寄语,这既是学院文化的传递,也是对新生成长的鞭策,让理想与信念的种子在同学们心中悄然扎根。
科技“第一课”:以专业魅力启迪创新梦想
“看!这里有机器人!”新生们的惊叹声不断,一个灵活的机器人正向大家招手,旁边几辆智能小车来回穿梭,科技感十足。这是自动化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把实验室“搬”到了迎新现场,迎新志愿者自动化专业的刘晨希介绍:“把具有专业特色的人工智能设备带到现场,就是想让新生们直观感受南邮的创新实力,激发大家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向往。”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展区同样热闹,一只小巧灵活的机器狗在人群里穿梭自如,还会主动伸出“爪子”与同学们握手互动,更即兴表演起翻跟斗、直立行走等高难度动作,新生们沉浸式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与乐趣。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产教融合学院)为新生准备的“芯光”PCB夜灯半成品,尤其寓意深远。“通过PWM调制技术实现无级调光,这盏灯不仅是工具,更象征着专业与梦想的启明。”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设计者孙翘楚介绍。后续学院还将组织焊接课程,让新生亲手点亮属于自己的那盏灯,体会“创芯”之路的初心与使命。
缘分“第一幕”:以南邮为起点的青春故事
在2025级新生中,蔡镕泽与南邮的故事显得格外温暖。去年参加南邮科学营时,他在校园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也正是这段美好经历,让他坚定了报考南邮的决心。如今,他已如愿成为人工智能学院大数据专业的一名新生。“校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是我向往已久的平台,我希望加入其中,通过参与科研竞赛、开展数据建模这样的实践课题,真正打通从理论到应用的道路。”蔡镕泽满怀期待地说。
据悉,在学校团委的支持下,蔡镕泽入学当天就申请加入了校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并选择了软件研发部。目前,他已积极参与到面向2025级新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成果展和“新柚科创营”专项赛事之中,即将在热爱领域中继续探索、崭露头角。
更巧的是,今年有三对双胞胎一同踏入南邮校园,开启求学之旅。来自江苏盐城的蔡景昕、蔡景晔兄弟,江苏徐州的刘子翔、刘子涵兄妹,以及江苏常州的张淇皓、张淇然兄弟。这份特殊的缘分,不仅让他们在大学生活中有了最亲密的同伴,也为南邮的迎新故事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张淇皓、张淇然分别以622分和614分的成绩被录取,两人被南邮深厚的电子信息学科底蕴和务实创新的专业氛围所吸引,坚定地选择了这所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校。哥哥张淇皓考入电子信息类专业,弟弟张淇然则进入自动化专业学习。“在志愿填报前,我认真了解了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发展方向,结合自身分数,最终将其列为第一志愿。”张淇然表示。对兄弟俩而言,能够一同进入南邮学习既是缘分,也是崭新旅程的开始,期待在各自选择的专业道路上踏实前行、学有所成。
通讯员 毕莹莹 王子烨 现代快报/现代+ 记者 于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