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50年11月,朝鲜盖马高原。
毛张苗蹲在1355.7高地的战壕里,搓了搓冻得发紫的双手,从怀里掏出半块冻硬的玉米饼,掰成三份递给身旁的通讯员。
"连长,您吃吧,我...我不饿。"小通讯员李二娃的嘴唇已经裂开血口。
毛张苗硬把玉米饼塞进他手里:"从昨晚到现在粒米未进,当老子眼瞎?"他转头看向战壕里其他战士,新补充的兵蛋子们正挤在一起发抖,有个小战士的棉鞋破了个洞,露出冻得发青的脚趾。
"王铁柱!"毛张苗突然吼道。
那个脚趾冻伤的年轻战士吓得一激灵:"到、到!"
"把老子的备用棉袜穿上!"毛张苗从背包里掏出一双打着补丁的厚袜子扔过去,"冻掉脚趾头还怎么打美国鬼子?"
战壕里响起几声轻笑,紧张的气氛稍微缓和。
这时,侦察兵赵大虎连滚带爬地冲进战壕:"连长!不好了!东南方向发现美军坦克,至少二十辆!后面跟着卡车和步兵,看番号是陆战一师的德莱斯戴尔特遣队!"
战壕里的空气瞬间凝固。
"慌什么!咱们五连什么阵仗没见过?大虎,具体距离?"
"坦克距我们前沿阵地约三公里,步兵正在下车展开队形。"
毛张苗眯起眼睛,突然转身从弹药箱上扯下一块帆布,掏出半截铅笔快速画起来。战士们好奇地凑过来,发现连长在画美军进攻路线和防御部署。
"都看好了,"毛张苗的铅笔尖戳在图纸上,"美军肯定会先用飞机轰炸,然后坦克开路,步兵跟在后面捡便宜。咱们这么打——"
他抓起一把石子摆在图纸上:"一排隐蔽在反斜面,等坦克过去专打步兵;二排分散在左翼这片洼地,用集束手榴弹对付坦克履带;三排跟我守正面,记住'三不打'原则——看不清不打、打不准不打、没有命令不打!"
新兵王铁柱壮着胆子问:"连、连长,咱们就这几杆枪,能挡住美军王牌?"
毛张苗还没回答,天空中突然传来刺耳的呼啸声。
"卧倒!敌机!"
六架P-51野马战斗机俯冲而下,凝固汽油弹像雨点般砸落在阵地上。一团团橘红色的火球腾空而起,热浪融化了周围的积雪,随即又结成冰壳。有个战士被直接命中,瞬间变成火人,惨叫着滚下山坡。
"医护兵!救人!"毛张苗刚喊出口,第二波轰炸接踵而至。冲击波将他掀翻在地,右耳嗡的一声失去了听觉。
02
轰炸持续了二十分钟才停止。毛张苗抖落身上的泥土,发现战壕已经被炸平了三分之一。更可怕的是,三枚未爆的凝固汽油弹就插在阵地前沿,随时可能被引爆。
"所有人后撤五十米!"毛张苗命令道。
"连长,您呢?"李二娃拽住他的衣袖。
毛张苗已经脱下棉衣,只穿着单薄的军装:"老子去会会这些美国铁疙瘩。赵大虎,把你的刺刀给我。"
在战士们惊恐的目光中,毛张苗匍匐接近未爆弹。最危险的一枚半埋在土里,尾翼还在微微颤动。他小心翼翼地用刺刀撬开固定环,汗水顺着鼻尖滴在冰冷的弹体上,瞬间结成冰珠。
"美国佬..."他咬着牙一点点旋开引信装置,突然听到"咔嗒"一声轻响。毛张苗浑身肌肉绷紧,但预想中的爆炸没有发生。原来只是保险装置松脱的声音。
一个小时后,三枚未爆弹全部拆除。毛张苗的双手已经冻得失去知觉,脸上却挂着得意的笑容:"看见没?美国人的玩具也不过如此!把这些汽油弹搬到二排阵地,待会儿请美国佬吃烧烤!"
战士们哄笑起来,恐惧被暂时抛到脑后。但毛张苗心里清楚,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下午三点,美军发动了第一波地面进攻。十二辆谢尔曼坦克呈楔形队列推进,后面跟着约两个连的步兵。坦克炮不断轰击志愿军阵地,炸起的冻土块像弹片一样四散飞溅。
"都别动!放近了打!"毛张苗的声音在爆炸声中时断时续。
王铁柱趴在射击位上,牙齿不受控制地打颤。他看见坦克的履带碾过雪地,距离已经不足两百米。更可怕的是坦克后面那些戴钢盔的美军,个个人高马大,手里的自动武器闪着寒光。
"稳住...稳住..."毛张苗的声音像定海神针,"等坦克过去,专打步兵!"
当领头的坦克碾过前沿战壕时,毛张苗猛地吹响哨子:"打!"
霎时间,步枪、机枪和手榴弹同时开火。最前面的五六个美军应声倒地,其余人慌忙寻找掩护。王铁柱闭着眼扣动扳机,直到毛张苗一巴掌拍在他钢盔上:"睁眼!你在打鸟呢?"
03
第一波进攻被打退后,美军很快组织了更猛烈的第二波攻势。这次他们学乖了,坦克与步兵保持紧密配合,机枪火力压得志愿军抬不起头。
"上燃烧弹!"毛张苗吼道。
战士们把缴获的凝固汽油弹绑在长木杆上,等坦克接近时突然跃出战壕。赵大虎抱着燃烧弹冲向领头坦克,却在距离十米处被机枪击中。他踉跄几步,用尽最后力气将燃烧弹捅进坦克履带缝隙。
"轰!"坦克变成一团火球,堵住了狭窄的山路。
战斗进入白热化。美军调来迫击炮群,对志愿军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王铁柱被气浪掀飞,爬起来时发现右腿插着一块弹片。他看见毛张苗正在抢救伤员,左臂的绷带已经被血浸透。
"连长!你受伤了!"
"皮肉伤!"毛张苗吐了口带血的唾沫,"王铁柱,带伤员撤到第二道防线!"
"我不走!我要——"
"这是命令!"毛张苗一把揪住他的衣领,"听着,活着回去告诉祖国,我们五连没有孬种!"
黄昏时分,五连的弹药几乎耗尽。毛张苗清点人数,全连还能战斗的只剩三十七人。美军又开始了新一轮炮击,这次还动用了重型榴弹炮。
"同志们!"毛张苗站在弹坑边缘,声音嘶哑却坚定,"咱们五连从胶东打到朝鲜,从来没丢过阵地!今天就是死,也要拉几个美国鬼子垫背!"
他弯腰捡起一支上着刺刀的步枪:"上刺刀!准备白刃战!"
就在这时,后方突然传来嘹亮的军号声。增援部队终于赶到了!美军见势不妙,匆忙撤退。毛张苗望着溃逃的敌军,双腿一软跪在雪地上。他这才发现自己的棉裤已经被鲜血浸透,冻成了硬邦邦的血壳。
04
1951年5月,五次战役进入关键阶段。毛张苗的连队被编入穿插部队,任务是切断南韩第三军团的退路。作战会议上,团长指着地图说:"五马寺是敌军撤退的必经之路,必须在凌晨五点前拿下!"
参谋们议论纷纷:"二十公里山地夜行军?不可能完成!""南韩两个精锐师驻守,一个连去送死吗?"
毛张苗突然站起来:"五连愿意去。"
团长盯着这个伤痕累累的老兵:"有把握吗?"
"给我一张详细地图,再配两个朝鲜向导。"毛张苗的眼睛在油灯下闪着光,"完不成任务,我提头来见!"
深夜的山林里,五连像幽灵般穿行。毛张苗走在最前面,时不时对照手绘地图修正方向。走到一处岔路时,向导犹豫了:"两条路都能到五马寺,左边好走但绕远,右边近但可能遇到敌军巡逻队。"
毛张苗沉思片刻:"走右边。李二娃,带尖刀班前面探路,发现敌情学三声布谷鸟叫。"
果然,在穿越721高地时,前方传来"布谷—布谷—布谷"的警示。毛张苗示意全队隐蔽,自己摸上前观察。月光下,约一个排的南韩士兵正在路边抽烟。
"准备战斗,"毛张苗低声命令,"记住,要路不要人!谁也不许捡战利品!"
就在南韩士兵毫无防备时,五连突然开火。十分钟后,战斗结束。毛张苗踢了踢地上的钢盔:"留两个活的,其他人继续前进。"
被俘的南韩士兵惊恐地看着这群从天而降的中国军人。毛张苗用生硬的朝鲜语问:"五马寺有多少守军?"
"一...一个营..."俘虏结结巴巴地回答。
毛张苗眼珠一转,突然用朝鲜语大喊:"美国顾问逃了!快跑啊!"两个俘虏一愣,随即真的跟着喊起来。这喊声像野火般传开,五马寺守军顿时乱作一团。
凌晨四点五十分,五连奇迹般地抵达五马寺。毛张苗从望远镜里看到,南韩军队正在仓皇撤退,卡车、火炮挤满了公路。
"全连注意,"他拔出驳壳枪,"三排包抄左翼,二排右翼,一排跟我正面突击!记住,专打军官和司机!"
这场战斗持续到天亮。当太阳升起时,五马寺已经插上了红旗。南韩第三军团两个师被彻底击溃,2.3万人中只有两千残兵逃脱。战后统计,五连在穿插途中经历了十三次遭遇战,行军二十公里,创造了朝鲜战争中最经典的穿插战例。
05
多年后,已经成为师长的毛张苗站在一江山岛的203高地上,望着海天相接处的朝阳。身边的参谋忍不住问:"首长,当年在朝鲜,您真的不怕死吗?"
毛张苗摸了摸左臂的伤疤,笑道:"怕,怎么不怕?但比起死,我更怕对不起身上这身军装。"他指着远处正在训练的士兵,"记住,真正的军人不是不怕死,而是明知道会死,还敢于为了信仰冲锋陷阵。"
到了1955年1月18日清晨。毛张苗站在登陆艇的甲板上,海风夹杂着硝烟的味道拂过他的面庞。他眯起眼睛,望向远处若隐若现的一江山岛轮廓。
"首长,还有二十分钟到达预定登陆点。"年轻的参谋小李跑到他身边报告,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紧张。
毛张苗点点头,转身面向甲板上整齐列队的士兵们。这些年轻的面孔上写满了坚毅,也带着对未知战斗的忐忑。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而沉稳:
"同志们,203高地就在眼前。记住我们的战术——快速抢滩、快速穿插、快速围歼。我要求你们每个人像一把尖刀,直插敌人心脏!"
士兵们齐声应答:"保证完成任务!"
毛张苗的目光扫过每一个战士,检查他们的装备。每个士兵都按照他的要求携带了6枚手榴弹和2根爆破筒。这些简陋的武器,在他眼中却是制胜的关键。
"首长,"小李犹豫了一下,"敌军在203高地构筑了坚固的碉堡群,我们真的不用请求更多火力支援吗?"
毛张苗拍了拍小李的肩膀,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打仗不是比谁炮弹多,而是比谁打得准、打得狠。告诉同志们,待会儿跟着我的红旗走!"
登陆艇开始减速,远处的海岸线已经清晰可见。突然,天空中传来轰鸣声,我军的强击机编队呼啸而过,对敌军阵地展开第一轮扫射。
"好!空军弟兄们干得漂亮!"毛张苗兴奋地挥拳,"通知各连,准备登陆!"
随着登陆艇前舱门的打开,刺骨的海水涌了进来。毛张苗第一个跳入齐腰深的海水中,高举着那面鲜艳的红旗。
"跟我上!"他的吼声压过了炮火的轰鸣。
子弹从岸边碉堡中呼啸而出,在海面上激起一道道水柱。毛张苗猫着腰,却始终让红旗高高飘扬。他身后的战士们如潮水般涌向滩头。
"二连向左,三连向右,一连跟我直插主峰!"毛张苗在枪林弹雨中沉着指挥,"爆破组,干掉那个机枪点!"
06
两名战士抱着爆破筒匍匐前进,在战友火力掩护下成功炸毁了威胁最大的敌军机枪阵地。爆炸的冲击波让毛张苗踉跄了一下,但他立刻稳住身形,继续向前冲锋。
"首长,您受伤了!"小李指着毛张苗的左臂惊呼。鲜血已经浸透了他的军装袖子。
毛张苗看都没看一眼:"小伤,不碍事。通知海军,请求对主峰碉堡群进行炮火压制!"
随着我海军舰炮的精准打击,敌军主峰阵地陷入一片火海。毛张苗抓住时机,带领突击队向山顶发起冲锋。
"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毛张苗的声音已经嘶哑,但依然充满力量。
就在即将接近主峰时,一处隐蔽的暗堡突然开火,冲在最前面的几名战士应声倒地。毛张苗迅速卧倒,滚到一块岩石后面。
"该死!"他咬牙切齿,"小李,让空军再给我们来一轮扫射!"
"可是首长,太近了,可能会误伤..."小李面露难色。
毛张苗坚定地说:"告诉他们,就往我红旗指的地方打!我相信空军弟兄们的准头!"
几分钟后,强击机呼啸而至,机炮子弹几乎擦着他们的头皮飞过,准确命中暗堡。爆炸掀起的碎石打在毛张苗身上,但他毫不在意,立刻跃起身来。
"就是现在!冲上去!"他高举红旗,第一个冲向主峰。
战士们被首长的勇气所感染,呐喊着跟随冲锋。敌军残部在如此猛烈的攻势下终于崩溃,纷纷弃械投降。
"我们成功了!"小李激动得热泪盈眶。
毛张苗却显得异常平静。他望着远处海天相接处的朝阳,轻声说:"是啊,我们又打赢了一仗。"
夕阳西下,203高地上飘荡着胜利的歌声。毛张苗站在山顶,望着逐渐平静的海面。明天还会有战斗,还会有牺牲,但他知道,只要红旗还在,阵地就永远不会丢失。
1985年,杭州传来噩耗——原第20军60师师长毛张苗与世长辞。
回顾他的军旅生涯,从胶东抗日烽火中摸爬滚打的小班长,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场上运筹帷幄的指挥员,他始终以最直白的战场智慧带兵打仗:敌进我打,敌退我追,胜不骄,败不馁。这位从战火中淬炼出的将领,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打仗就是打后勤,胜利就是拼意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