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理论/创作/技巧/常识
写诗突破思维定势,核心是跳出“习惯性表达”和“固有联想”,让观察、感受和语言都产生新的可能性,可从这4个具体方向着手:
一、换个“观察视角”:让熟悉的事物陌生化
人容易对常见事物形成固定认知——比如写月亮,总想到“思念”“清冷”;写落叶,总关联“萧瑟”“离别”。要打破这点,先从“怎么看”开始改变。
蹲下来看、倒过来看:不用“人的常规视角”,试试从动物、植物甚至无生命的视角切入。比如写“雨”,不写“雨打窗棂”,可以站在“蚂蚁”的角度:“天破了个洞/我们举着草叶伞搬家/每一步都踩着水做的镜子”——用微小的视角,让雨有了具体的“场景感”,而非抽象的抒情。
盯着“细节”看,忽略“整体”:不写“春天很美”,而是抓春天里被忽略的细节:“玉兰花瓣落了一地/像谁把白裙子剪碎了/风一吹,碎片就贴着地面跑/惊得蚂蚁把刚搬的面包屑又放下了”——避开“美好”这类笼统的词,用具体的动作和画面,让春天有了“陌生的生动”。
二、打破“情感惯性”:不直接说“爱”或“痛”
思维定势里,“悲伤”必写“眼泪”,“开心”必写“笑”,但情感的本质往往藏在“间接的反应”里。试着不直接说情绪,而是写情绪带来的“反常行为”或“细微变化”。
三、重组“语言逻辑”:让句子“跳一跳”
日常说话是“顺逻辑”的,但诗歌可以“反逻辑”——不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让句子之间少一点“必然联系”,多一点“意外的勾连”。
四、少“用概念”,多“讲故事”
思维定势容易让人用“大词”“概念词”写诗——比如“青春”“理想”“故乡”,这些词本身没错,但用多了就成了“空壳”。试着把“概念”拆成“具体的小故事”,让读者自己感受到背后的意义。
其实突破思维定势的核心,就是“不偷懒”——不依赖现成的比喻、常用的情绪词、顺嘴的句子,而是逼着自己“重新观察”“重新感受”“重新组合语言”。哪怕一开始写得“怪”也没关系,诗歌本就是“允许意外”的地方。
往期诗论
格命草
格命草,自称诗者,读睡诗社创办人,《读睡诗选》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主编出版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目前选评经典诗歌,名人名诗700余首,《格命草诗评(一)(二)(三)(四)(五)(六)(七)》已完成,诗评系列丛书正在持续创作中。付费评诗,付费写诗评集,付费推广诗歌,个人诗集出版,购买《格命草诗评全辑》电子版,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 详谈)。
关注格命草,一起读经典
赠送您诗集《读睡诗选》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
《格命草诗评(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第五辑)(第六辑)(第七辑)》历时一年多,共收录诗评700篇,95万多字,目前头条阅读量130多万次,微信公众号阅读量150多万次,百度阅读量70多万次,时机成熟会正式出版。关注格命草微信公众号,阅读最新诗评,如需付费评诗,付费推广诗歌,付费写诗评集,个人诗集出版,购买《格命草诗评全辑》电子版,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 详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