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冰,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保鲜材料。
网上买了生鲜,卖家会在里面放上好多干冰防止食物变质,有些餐饮店在上菜、做鸡尾酒时,为了营造“仙气飘飘”的效果,也会使用干冰……
但你知道吗,干冰如果储存、使用不当,其实超级危险!!!
把干冰当玩具
14岁少年手指被炸伤
前不久,湖南一名14岁少年维维(化名)在网购的冰激凌箱子里发现了用于冷藏的干冰,便拿走当玩具玩,捏在手里反复摇晃。
突然,密封袋里的干冰发生爆炸,维维的右手瞬间鲜血直流,拇指虎口处被撕开一道约10厘米的伤口,肌肉组织断裂外露,还伴随拇指骨折、关节脱位,整个拇指完全失去知觉。
经治疗,维维的拇指保住了,但后续还需长期康复训练,才能慢慢恢复手部精细动作功能。
前段时间,湖南的一名14岁的小孩在爸爸网购冰激凌的箱子里发现了用于冷藏的干冰,以为是玩具,便捏在手里反复摇晃。结果密封袋里的干冰突然爆炸,小朋友的右手瞬间鲜血直流,拇指虎口处被撕开一道约10厘米的伤口,拇指骨折。
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
贵州的一个网友把买鲜货的剩余干冰放入矿泉水瓶后存储进冰箱,想着之后还能用,结果干冰在冰箱里突然爆炸,单侧冰箱门整个炸开,冰箱内的物品也因爆炸四散一地。
这种看似人畜无害的“小冰块”,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干冰不是冰!
-78.5°C 的“隐形杀手”
别看干冰名字里有个“冰”字,但它跟我们平常用水冻成的“冰”,可完全不一样~
干冰是二氧化碳(CO₂)的固态形式,在常温常压下不会融化成液体,而是直接升华为气体,因此也被称为“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的温度低至 -78.5°C,远低于普通的冰(0°C),是一种强力低温冷却剂。想想看,如果把手伸进 -78.5°C的“冰”里会怎样?
几秒钟,仅仅几秒钟,你的皮肤就会被“冷烧伤”。血管收缩、细胞结冰、组织坏死——比开水烫伤还要狠!
消防人员用猪肉模拟人体皮肤徒手接触干冰的后果。
干冰使用不当
可能造成致命危险
■ 爆炸
很多人会将干冰放在冰箱里重复使用,但干冰的升华温度约为-78.5℃,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在-4℃至-24℃之间,因此干冰放入冰箱后,会持续升华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致使冰箱内部压力过大,发生爆炸。
■ 窒息
这是干冰最隐蔽,也最致命的“杀招”。
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会“流”到低处聚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8% 时,人就会像被“夺走空气”的鱼,在几分钟内失去意识,昏迷倒下;一旦浓度达到 20% 以上,死亡往往在短短几分钟内就会发生,等你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命丧黄泉。没有刺鼻气味,没有明显征兆,你只会感觉有点困,然后昏迷,再然后......
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导致人呼吸困难,如果在较封闭的空间内,短时间就可引发窒息,危及生命。
2024年夏,一名男子在驾驶车辆时突感身体不适,几近昏迷。原来,该男子车辆后备箱中装了一箱冷饮,用干冰冷藏,因干冰发生升华,他在密闭车厢里吸入了过量二氧化碳,导致身体不适。
■ 冻伤
干冰是温度在-78.5℃以下的固态二氧化碳,直接接触皮肤会瞬间带走热量,非常容易造成冻伤,甚至导致皮肤坏死,重则伤及肌肉、骨骼。
如何安全处理干冰?
■ 避免密闭空间放置
切勿将干冰存放在矿泉水瓶等密闭容器中,或保存在冰箱里;干冰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不要在汽车等密闭空间内存放使用干冰。
■ 接触必戴防护
不要直接接触干冰,为避免冻伤,可使用防冻手套或夹子拿取干冰。
■ 受伤立即就医
当人体皮肤接触干冰后出现冻伤,应使用冻疮膏进行处理,若冻伤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
一旦被干冰炸伤,应马上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若干冰爆炸导致塑料、玻璃等包装碎片刺入身体,应保持原位并立即就医,盲目拔出可能加重损伤。
■ 不建议储存干冰
用完的干冰最好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它自然升华成二氧化碳。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央视新闻、大象新闻、科普中国、广州消防等
大众·半岛新闻综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