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海若
南智光电工作人员
说起TFBOYS,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那如果我说,新区也有一支“偶像团队”,他们还给自己起了个有趣好记的队名——“TF Youth”,不知道你是否有兴趣了解?
这支团队,就是我的同事们,南智光电的一群年轻工程师。
“TF”,取自thin-film(薄膜)。这可是近年来全球光电圈的高频词,薄膜铌酸锂、薄膜钽酸锂等,都是光子芯片必不可少的材料。它们能够将电信号快速转化为光信号,实现高效传输,大幅提升数据通信与算力传输的效率。
而“Youth”,说的正是他们自己。这支团队的成员们,大都为“95后”“00后”,他们毕业于南大、南航、南理工等高校,既有扎实的学术底子,也有把成果落到产线的“硬功夫”。
当“TF”遇上“Youth”,年轻的工程师们“组队出道”。队名里藏着的,是他们的专业与抱负——希望自己也能像偶像团队那般,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里,默契协作、不断向前。
那“TF Youth”到底在做些什么?走近产线就明白了。
当下,光子芯片在通信、智算等领域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但小小一枚芯片,需要经历设计、流片、封测、测试等一系列复杂工序,每一步背后,都是工艺与耐心的较量。自2018年落地新区,南智光电就围绕“薄膜铌酸锂+X”技术路线,勇闯“无人区”。
7年发展,如今,南智光电建起国内首条晶圆级铌酸锂光子芯片产线、国内首个实现8英寸铌酸锂光子芯片流片、发布国内首个晶圆级铌酸锂光子芯片PDK……这些亮眼的成果,可都来自“TF Youth”。
成员们依照各自所长,分为铌酸锂、硅光、光学超材料、微光机电4支小分队,拿出看家本领,把理论变成工程中可验证、可复制的工艺,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推向量产线。
比如,叶博士、汤博士带领的铌酸锂小分队。他们刚开始做铌酸锂工艺时,几乎没有可直接借鉴的流程图,每一步都要靠数据积累和参数迭代。这支小分队白天盯工艺,晚上改版图,用短短2年时间,从“0”到“1”完成核心工艺构建。
再比如,马博士所在的微光机电小分队。他的团队更像“舞台灯光师”,做的是能“动起来”的光学小器件。
还记得一次客户演示前夕,样机出现轻微卡滞,他连夜将装夹方案全部重排。“精密的东西,怕的不是难,怕的是差一点点。”他说,把所有的“一点点”都收拾利落,就是小分队的价值所在。
4支小分队,组成1个大团体。工程硬实力,是“TF Youth”的核心力量。在成员们眼中,示波器上漂亮的曲线,就是闪光灯和粉丝牌;不断迭代的产品和量产节点,则是一个又一个奖杯。
他们服务客户、携手高校、对接产业链,一天天把论文变厚、把工艺做实、把良率提高、把产品交付,一点点把高端光电子芯片这件“难事”,做成能落地、可复用、可复制的日常。
介绍了这么多,相信你对“TF Youth”已有所了解,也希望这个年轻的队名能让你会心一笑。毕竟,在新区这片广阔的“舞台”上,还有许许多多的“Youth”团队。
芯片设计、药物研发、智能制造……年轻的面孔步履匆匆,在各自领域内书写创新的故事,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梦想的光芒。
面向未来,“TF Youth”也有自己的小目标:产品化、标准化、规模化。他们期待,能面向产业拓展更多合作,推动光子芯片产业跑得更快更远。
也许,下一次新闻里的光电产业新技术、新突破,很可能就来自这群立志把薄膜铌酸锂做到国际一流的年轻工程师们。
也许,你会在某个行业展会上遇见“TF Youth”,他们爱笑,讲话也不会“拐弯”,但做的可是“追光逐电”的事。
《新区新语》欢迎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箱
xinquxinyu@jbxqmic.com
纸质投稿请寄送到:南京江北新区沿江街道宜景路10号南京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部收
编辑 | 高媛
发布 | 徐雅莹 吴小荣
审核 | 王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