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白蜡虫是仅次于家蚕和蜜蜂的第三大养殖昆虫,我国有着悠久的白蜡虫养殖历史。著于元朝的《癸辛杂识》就对江苏、浙江一带养殖白蜡虫、采收白蜡的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记录了雌雄白蜡虫各不相同的习性。明朝时,白蜡虫养殖进入盛期,川滇、湖广、江浙一带均有养殖。清朝之后,白蜡虫养殖规模有所缩小。
白蜡之所以珍贵稀有,主要是受其地域性分布所限。虽然白蜡虫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但种虫质量决定白蜡质量。白蜡虫种虫产区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山地地带,传统白蜡生产一直沿用“高山产虫,低山产蜡”的异地生产方式,也就是在海拔1500~2000米的云南、贵州山区养殖种虫,然后将种虫运输 到海拔1000米以下的四川、湖南等地放养后再采收、生产白蜡。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大大损耗种虫数量,还增加了生产成本。
![]()
白蜡虫2龄雄幼虫聚集在一起分泌蜡丝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等经过长期研究,创建了“白蜡虫同地产虫产蜡”的新型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种虫利用率,避免了种虫的长途运输,还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这种生产方式已经在云南昭通、昆明,四川乐山、凉山,湖南怀化等白蜡虫和白蜡产区推广应用。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目前我国白蜡生产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流程,主要包括栽培寄主植物、种虫放养、种虫采摘、包虫和挂放、蜡花采收、白蜡制作等。
白蜡虫的主要寄主植物是木犀科的20余种植物,最适宜放养白蜡虫、生产白蜡的是女贞树和白蜡树。女贞树枝繁叶茂、生长旺盛,可为白蜡虫种虫提供充足的养分,也利于种虫隐藏,所以女贞树主要用于放养种虫;而白蜡树则用于挂蜡、收蜡。
待种虫安全越冬,体色转为红褐色、虫壳变硬且有弹性时,说明种虫已经成熟,可以采摘了。这时,将种虫采摘回来,尽快放在阴凉、通风、干燥、清洁的地方进行摊晾。摊晾期间,1龄雌若虫会先孵化而出;待大部分1龄雄幼虫孵化而出后,用桐叶、稻草或纱布等将雄幼虫包好,然后挂于白蜡树的枝条分叉处。等到2龄雄幼虫定杆、泌蜡后,就可以进行采收了。由于蜡花在湿润状态易于采尽,所以最好在晨露未干、阴天或小雨天时采收。
![]()
蜡花采收回来后,要尽早加工成白蜡。白蜡的加工方法有水煮法和蒸汽法两种。水煮法是传统的白蜡加工方法:用开水熬煮装有蜡花的布袋,待蜡溶出后,滤出袋内虫渣,蜡液冷却后即制得蜡块。蒸汽法则是在锅内的箅子上垫上纱布,然后铺上蜡花进行蒸煮,煮沸产生的水蒸气会溶化蜡花,待蜡液冷却后即制得蜡块。(文内配图均已获得图虫创意授权)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5.9A
![]()
点击上图,“百科知识知道”大擂台,有问必答,有答必奖!
将好文“分享”给更多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