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门子中国、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等
编辑整理 :双一流高教
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之际,苏州正以全新姿态切入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前沿,以一座正在筹建的新型大学——苏州萨里大学(筹),回应数字技术、绿色能源与人工智能对创新人才提出的时代需求。
据西门子中国等消息,9月10日,由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英国伯明翰大学联合主办的“2025国际创新人才与工程教育研讨会”在上海开幕。大会以“融合·创变·未来教育”为主题,汇聚20余所海外高校及30余所国内顶尖院校代表,以及西门子、金风科技等产业界领袖,共商面向新质生产力的工程教育变革路径。开幕式上,多项围绕苏州萨里大学(筹)学科共建与合作培养的协议正式签署,标志着这座定位为“新型工科大学”的高教新力量,正从蓝图加速走向现实。
作为中外合作办学2.0时代的标杆项目,苏州萨里大学(筹)由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苏州大学与英国萨里大学共同筹建。其目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复刻,而是旨在打造一所“立足中国实践、服务产业发展、链接全球资源”的新型大学,成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试验田”。
为推动实现这一目标,开幕式上,长三角国创中心分别与西门子(中国)、金风科技、上海瑞金医院签署学科共建协议,聚焦先进制造、未来能源和智慧健康三大方向,构建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这意味着苏州萨里大学(筹)从筹建初期就嵌入产业真实场景,试图破解“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长期困境。
同时,长三角国创中心还与伯明翰大学、欧洲理工学院签署CO-OP教育合作协议,将为其本科生提供在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实习机会。伯明翰大学校长亚当·蒂克尔表示,“这是伯明翰大学首次在海外开展本科生合作教育”,并强调“实习成效将正式纳入学生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长三角国创中心主任刘庆指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关键要素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共育、共培、共享。我们希望能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程与创新项目负责人Yoslan Nur也在发言中呼应这一理念,强调工程教育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核心地位,呼吁构建更具包容、更贴近产业的工程教育生态。
研讨会设三大平行论坛,分别从“面向未来产业的教育变革”“人工智能驱动的新范式”和“CO-OP教育模式实践”展开深度讨论,系统勾勒出未来工程教育的新路径——跨学科整合、产教深度融合、AI赋能个性化学习、全球协同培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