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整体布局、共建共享、联动对接
9月8日,《人民日报》要闻版
以《粤港澳教育合作成色十足》为题
报道了近期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圈”
的密集活动、热络互动
报道中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布局在香港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的国际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国际医检研究院)。报道提到,华南理工大学是港深创科园引进的第一所内地“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党委书记章熙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该研究院的建设思路和发展规划,他表示:“国际医检院将率先实践‘高校研发—湾区制造—港澳融资—国际市场’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聚焦生命科学、智慧医疗等多个交叉领域,建设面向全球的创新基地、引智平台和品牌孵化港。”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前来研究院调研时听取汇报
国际医检研究院于8月12日正式在港深创科园落户并挂牌。章熙春在致辞中表示,国际医检院落户河套合作区,将有效发挥香港国际化窗口的辐射作用,高效对接内地科研成果转化的市场动能,促进大湾区教育资源共享、科研供需对接、人才共育共用,为内地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提供新的模板,助力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国际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揭牌
国际医检院介绍
华南理工大学全面凝聚激发改革动力,打造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河套发展署、香港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数次多方专项研讨,依托学校在新工科、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科研力量及作为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监管科学基地的特殊政策优势,在河套合作区建设国际医检研究院。研究院聚焦生命科学、智慧医疗、大数据、生物材料、医疗器械多交叉领域,旨在建设面向全球的创新基地、国家高水平引智平台和产学研转化及国际品牌孵化基地。
1
首先,建设国际人才引育与跨境转化的“桥头堡”。充分利用河套“一号通道”的人流、物流、数据流优势,实行“白名单”制度,打通香港-河套-华工科创资源的有机循环,畅通国际科研成果的大湾区转化通道,建立教育、科技、人才跨境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格局。
2
其次,建设检验与科研实验室的“国际枢纽”。一方面,作为检验实验室,率先落地国家药监局与香港卫生署“资料互通、结果互认”试点,建立两地互认的产品评价体系,促进国产器械“一检两证”直航国际市场,加速医疗器械国产品牌与国际接轨。同时实现把国产仪器设备引入研究院,作为国产仪器设备国际化试点推广平台。另一方面,作为科研实验室,可以为学校与香港和海外合作伙伴在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合作提供高端开放平台。
章熙春书记调研研究院建设进展
3
第三,建设学校国际化融合孵化平台的“先导平台”。当前,学校正依靠在大湾区40多万校友和覆盖各个行业的校友企业,积极筹建“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产业院”,设立华工创投基金,聘请优秀校友运营管理,为各方提供技术、金融、产业链对接,实践“高校研发-湾区制造-港澳融资-国际市场”的华工产业新模式,致力于构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国际化平台。国际医检院作为其首个实体项目,将率先验证这一全新产业模式,待成熟后向其他学科和行业领域复制推广。
勇扛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排头兵使命
为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学校港澳台办
微信编辑:司小平
初审:冀早早
二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