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破局的核心,在于以系统性变革回应时代需求,在坚守核心价值的同时实现形态创新——这正是“新文科”所倡导的:学科交叉、能力导向、产业融合、价值引领
文科价值的实现,不应局限于学术论文的象牙塔,更需通过产学研协同融入社会发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文 | 陈涛
从哈佛大学本科生学院取消30多门课程,到国内部分高校缩减文科专业;从研究经费及项目持续向理工科倾斜,到文科教师职业竞争压力加大;从文科高考录取分数线走低,到文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遇冷”……种种现象共同催生了“文科无用论”。
这是多重社会因素交织的结果:全球经济形势低迷,企业更倾向招募能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人才;经济结构大幅调整,个人更注重实用性与短期利益;科技飞速发展,部分行业面临人工智能替代危机;部分高校文科专业课程陈旧,教学内容与现实严重脱节……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
面对当下,文科发展该何去何从?
“文科”困境:学科、专业与就业
当下社会关于“文科何为”的讨论已有不少,但常将三个不同层面的概念混为一谈:文科学科、文科专业、文科就业。
具体而言,作为学科的“文科”其实从未出现问题,它堪称人类社会的“精神基础设施”:历史学通过梳理文明脉络,为当下决策提供历史纵深;哲学通过追问“存在与价值”,为技术发展划定伦理边界;社会学通过剖析社会结构,为社会治理提供微观视角。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文科助力把控科技发展的边界、警示技术滥用的风险、确保AI发展服务于人的尊严与社会福祉。
而作为专业的文科,尤其是大学教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困境。
首先是脱离现实。一些大学文科教师躲在象牙塔内,发表一些安全、却仅在学术体系内“有用”的文章,对现实生活帮助不大。
其次,文科存在“功利化”倾向。学生仍被学位导向束缚,卷绩点、实践、加分,卷一切对评奖评优、保研申博“有用”的东西,这些努力对提升对社会的贡献能力效果有限。
再次,“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体系并未根本改变。部分教师将大量精力投入论文发表与课题申报,对教学敷衍了事,一些文科课程沦为“水课”,学生无法获得高水平思维训练与解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最后,文科专业普遍缺乏与社会对接的职业教育,对现实发展和工作需求缺乏认知。
同时,文科就业渠道正在发生结构性变革。传统吸纳大量毕业生的媒体机构、出版单位、文化团体在更新换代中收缩,内容生产领域受人工智能冲击,文字与图像的生产、编辑、校对等工作需求量缩水显著,这导致各类社会组织对文科生的需求越来越小。
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参赛教师在文科组比赛现场(2024 年 8 月 28 日摄) 刘颖摄 / 本刊
重塑文科新形态
文科破局的核心,在于以系统性变革回应时代需求,在坚守核心价值的同时实现形态创新——这正是“新文科”所倡导的:学科交叉、能力导向、产业融合、价值引领。
学科交叉是打破传统桎梏的关键路径。文科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代议题深度绑定,需破除“纯文科”壁垒,推动与理工科、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文科+”的交叉创新生态,让技能边界从模糊走向清晰。
在此过程中,AI是推动其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拓展研究方法论,通过海量史料揭示历史规律,借数据分析把握社会行为规律以支撑政策制定,或用算法解析文学作品情感倾向以丰富理论研究。
应对“学用脱节”,需以重构课程体系为根基,以强化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注重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满足人文需求的同时注入实用价值。
内容设计上,既要筑牢文史哲基础史论与中外经典阅读的根基,又要让授课内容向现实丰富,引导学生聚焦AI时代技术伦理、数字治理等前沿议题,培养敏锐感知与分析能力。
教学方式则需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撰写科研报告时掌握逻辑思维,在学科竞赛中锻炼团队协作,在田野调查中培养观察与共情能力,在情景模拟中提升应对复杂局面的智慧,弥合“学”与“用”的鸿沟。
文科价值的实现,不应局限于学术论文的象牙塔,更需通过产学研协同融入社会发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提升社会认可度的关键,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校企共建研究平台,可聚焦城市品牌塑造、历史街区保护等现实议题,让师生在实践中为算法公平、数据隐私、技术伦理等前沿问题提供人文洞察。同时,打破“学术圈内循环”的局限,推动理论向科普文章、纪录片、短视频课程等现实需求转化。更要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支持其通过公众号、播客、社区报告等多元载体输出成果,打破学术论文的单一模式,让文科智慧走进“大众视野”。
构建多元价值坐标系,需重构学术评价维度,弱化论文数量、期刊影响因子的单一导向,将成果的社会影响力、思想穿透力、文化传播力纳入考核。同时建立教学与科研并重的评价机制,把课程质量、学生反馈、教学创新纳入教师考核关键指标,推动文科教育回归“育人”初心。
对文科学生而言,既要夯实专业根基,主动补充跨领域技能,培育差异化优势;又要强化问题导向的实践意识,主动对接现实需求,拓宽就业视野,深耕能彰显文科价值的细分领域。
说到底,文科不仅提供丰富的认知,锻炼应对复杂世界的能力,更塑造安身立命的人格。一切思想与实践,最终都会转化为一个人最宝贵的品性、审美与热爱。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