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买房只是购买房子的使用权,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普通商品房的产权一般只有70年,很多人都担心房子的产权到期之后,房子最终归谁?
一、如何正确理解70年产权?
很多人都误以为,房子的产权年限是从交房或购房时起算,实则不然。
1、起始时间以土地出让为准
普通商品房的使用年限为70年,年限是从开发商取得土地使用权之日起计算。
简单举个例子:
如果开发商在2015年拿地,房子在2025年建成销售。这个时候,房子的产权期限就要缩短10年。即便你在2025年的时候购入新房,实际剩余产权只有60年。
如果是购买二手房,还要再减去已持有年限。因此,购房前务必核实土地获取时间,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权益缩水。
2、产权到期后“自动续期”
根据《民法典》第359条,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可自动续期。不用担心房屋被收回,但业主需缴纳续期费用。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统一收费标准,但部分地区已有实践。比如:温州曾有百平方米住宅续期费用约1560元。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未来可能按房屋总价的一定比例(如0.1%)收取年度费用。尽管具体政策有待明确,但整体费用预期仍属可承受范围。
3、非住宅类房产需格外警惕
商铺、公寓等非住宅类房产,产权多为40年或50年,且不适用“自动续期”条款。
此类房产不仅无法落户、享受学区资源,未来转让也较为困难。部分项目还存在土地性质与规划不符、需补缴土地出让金等问题。
购房前应仔细核查房屋属性及土地来源,理性权衡所谓“低价”背后的实际成本。
二、房产证加名:权益与风险并存
很多人买房,喜欢把夫妻双方的名字都写进房产证里面。这样做,会伴随着诸多的隐患。
1、夫妻共名的潜在问题
首套房资格失效:
若首套房登记为夫妻共有,再购二套房时公积金贷款额度可能大幅降低,相关税收优惠也不再适用。
手续复杂化:
房产涉及抵押、转让或变更时,需双方同时到场办理,一方缺席则流程受阻。
共同债务风险:
房产抵押后,夫妻双方均需承担连带责任,一方经济问题可能牵连全家资产。
2、“加名”≠“平分房产”
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房产分配主要依据出资比例。
例如:一方婚前支付首付,婚后另一方加名,离婚时法院可能判决首付款归出资方。共同还贷部分由双方平分,最终未出资方仅能获得较小比例。
3、继承环节容易引发纠纷
如果夫妻一方离世且房产为共有,再婚后的家庭成员(如继子女、配偶)可能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主张权益。
为避免此类纠纷,可通过公证明确各自份额(如60%-40%),或直接选择“按份共有”方式登记产权。
三、购房其他注意事项
1、关注土地使用权期限
购房前应主动查询开发商拿地时间,特别警惕那些拿地早、开发周期长的“缩水产权”房源。
例如:1998年拿地、2020年交房,即便售价低于市价30%,剩余产权仅40余年,需谨慎衡量是否划算。
2、明确房屋土地性质
住宅与商业用地属性截然不同:住宅产权70年,可落户、享民水民电,续期政策明确;商业用地通常40年或50年,商用水电成本高,无法落户,续期规则尚不清晰。务必核实清楚后再做决定。
3、妥善保管购房凭证
购房合同、契税发票、付款记录等均需长期保存,这些文件是办理过户、解决争议的重要法律依据。
4、合同明确产权共有方式
购房时应在合同中注明产权为“单独所有”或“共同共有”,若为婚后共同购买,建议明确比例,减少日后分歧。
5、及时办理过户手续
购房后应尽快办理产权过户,避免因开发商债务问题、房屋查封等意外情况导致房财两空,尤其按揭购房者可能面临“钱房两失”还需继续还贷的风险。
文末总结
综上,购房涉及重大财产安排,唯有提前了解政策、理性评估风险、规范操作流程,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自身权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