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社区内,数代定居的“建制者”与新近迁入的“外来者”不期而遇,却在此后数十年间始终刻板地对垒。前者以集体霸凌主动出击,后者则在忍耐之中节节败退……
是什么因素在最初便断送了双方融合的可能,划清了“我们”和“他们”的界线?老是高人一等的“本地人”底气何在,总被嗤之以鼻的“外乡人”又为何鲜少回击?
在《建制者与外来者》一书中,社会学大家诺贝特·埃利亚斯与其学生约翰·L. 斯科特森深潜社区经验,细密检视了两个比邻的居民群体间的高下倾轧,并以创造性的构型工具解释了群体矛盾何以生成且不断固化的问题。
透过这一社区模型,他们直面“本地人与外乡人之争”背后的人类母题,拨开“歧视”“偏见”“歧视”等个体心理因素与“种族”“信仰”“阶级”“性别”等群体身份标签,径直触达深藏核心的权力结构与动力规律,以此回应变化中的人类不平等。
✨埃利亚斯
埃利亚斯是20世纪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一生致力于“人的科学”,被誉为百科全书式人物。他生于德国布雷斯劳(即今波兰弗罗茨瓦夫),早年兼修医学与哲学,后转攻社会学,前后师从阿尔弗雷德·韦伯、卡尔·曼海姆;纳粹上台后流亡海外,战后在英国、德国、荷兰等地教书;后定居荷兰阿姆斯特丹,并在此逝世。
埃利亚斯毕生反对通行的社会学理论用先验、内在、封闭的属性来框定个人或群体,反对以这些属性来演绎式地推导或解释群体间关系。相反,他主张以关系网络和过程视角来看待群体中的个人、群体本身,以及群体间的互动。这种网络并不是瞬时生成,继而僵化不变的,它无时无刻不随着构成它的社会单元的具体变动而变动,同时也反过来改变它自身对这些构成单元的影响。这种主张贯穿埃利亚斯学术生涯的始终,折射在其形态各异的文明化理论研究中。
2025年,时值埃利亚斯逝世35年,文景将陆续推出多部埃利亚斯迄今未被引进翻译的作品。接续前已出版的体育社会学奠基之作《追寻兴奋》,系列的第二部作品、群际关系研究绕不过的经典——《建制者与外来者》,现已上市。
#文景社会学系列 #埃利亚斯逝世35周年
#建制者与外来者 #我们与他们
#群际关系经典 #权力结构与身份博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