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送医及时,
不然血管可能真的要爆了!”
回想前些天的经历,
福州70岁的张大爷(化名)仍心有余悸。
张大爷有10年高血压病史,平时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一直很稳定。前段时间因为天气变化,张大爷不慎着凉,出现了鼻塞、喉咙痛、头晕等症状,自认为是普通感冒,便从家里找出常备感冒药,一次吃了2粒。
可到了晚上,不适感不仅没缓解,头晕反而加重,还把晚餐全吐了出来。家人赶紧给他测血压,发现血压高达220/110mmHg,远超正常范围,于是急忙拨打120,将张大爷送往福建省级机关医院。
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林建珍接诊后,立即为张大爷进行紧急静脉降压处理,让他的血压逐渐回落至安全范围。经详细问诊和检查,林建珍确定,导致血压飙升的 “罪魁祸首” 正是张大爷服用的感冒药。
“张大爷服用的那款感冒药含伪麻黄碱、咖啡因等成分,会刺激交感神经,加快心率并收缩全身血管,进而使血压升高。对高血压患者来说,血压更容易飙升,严重时可能引发脑血管破裂出血。”林建珍说。
(资料图:林建珍为患者检查)
高血压患者慎选感冒药
林建珍介绍,门诊中经常遇到高血压患者因乱服感冒药导致血压波动的情况。市面上多数感冒药是复方制剂,多为 OTC(非处方药),购买方便,但部分成分对高血压患者风险较高:
●含麻黄碱、伪麻黄碱的药物(如美扑伪麻片),能缓解鼻塞却会收缩血管,导致血压骤升;
●含咖啡因的药物会刺激交感神经,加重心血管负担;
●含糖皮质激素、甘草成分的药物,以及丙卡特罗等 β 受体激动剂,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感冒药还可能让血压降低。比如发烧时服用含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后,若大量出汗导致脱水,或药物镇静止咳作用抑制交感神经,再加上未及时调整降压药、补充水分,可能引发血压明显下降,轻则头晕乏力,重则导致休克、脑梗死风险。
林建珍强调,高血压患者感冒后用药务必以安全为第一原则,并需牢记以下六点:
一是及时咨询医生,告知病情和正在服用的降压药,切勿自行购药;
二是买感冒药时仔细读说明书,尽量避开影响血压的成分;
三是服药期间增加血压测量频率,出现异常时立即停药就医;
四是血压控制理想者,可短期用低剂量伪麻黄碱药物,控制不佳者需选无此成分的药;
五是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剂量,避免与降压药同时间服用;
六是出现轻度症状的患者,优先物理缓解,如多喝水、生理盐水洗鼻、温水擦浴降温。
更多用药问题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朱晓洁
编辑:李子
审核:黄美辉、刘碧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