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9月10日晚,海南航空的HU7814次航班,因天气原因在异地迫降。
按理说,飞机因天气原因迫降,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这次其他航班飞机,都没有停飞或者迫降,偏偏只有这一架“异地迫降”。
乘客在下机后,居然集体投诉了该航班机长,并且还有一位乘客当众下跪“求救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9月10日深夜,在一备降机场的候机大厅里,刚从HU7814航班下来的乘客们,围着几名海航工作人员,声音从最初的询问变成后来的嘶吼。
突然,一个中年男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双手紧紧攥着工作人员的衣角,头埋得很低,声音带着哭腔:“求求你们,想想办法让我们去北京吧,我家人明天的手术不能耽误,北京医院的床位,晚一步就没了啊!”
这不是戏剧化的演绎,是真实到扎心的场景。
这趟航班上,藏着太多“等不起”的人,有位患者已经预约好北京某三甲医院的手术,术前检查、床位协调花了近一个月,还有位医生,要赶回去给一台紧急手术签字,手术团队已经在医院待命。
对他们来说,这趟航班不是普通的出行,是“救命通道”——北京大医院的床位有多紧张,经历过的人都清楚,别说耽误一天,哪怕几个小时,之前所有的准备都可能归零。
下跪的场景瞬间点燃了在场所有人的情绪,人群里一位黑衣大哥突然拍向旁边的服务台,“嘭”的一声巨响让现场瞬间安静。
他指着工作人员,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为什么国航的备降航班能飞走,后面的海航航班也能落地北京,就我们这趟不行,你们到底在拖什么!
其实乘客们都懂,天气是不可抗力,备降本身不是海航的错,但让他们崩溃的,从来不是“不能飞”,而是“不知道为什么不能飞”“没人管我们的死活”。
有乘客说,从备降落地到他们去找工作人员期间,没有任何人主动告知“接下来怎么办”,问工作人员,得到的只有“再等等”“要上报”。
当救命的时间被消耗在无意义的等待里,当自己的紧急需求被当成“小题大做”,下跪或许不是理智的选择,却是普通人在绝望中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随着乘客们的追问,这趟航班机长的操作细节被一点点扒出来,而这些细节,直接把“责任”的矛头指向了他。
最先让乘客觉得不对劲的是起飞时的广播,有乘客回忆,飞机是在海南机场起飞的,可机长从嘴里蹦出来的却是英文,而且连续说了两遍,两遍都有明显的错误,最后机长才补了一段中文广播。
有人说,机长会英文是优势,可大家愤怒的不是“说英文”,而是“主次不分”,国内航班的广播惯例,从来都是“中文优先、英文补充”,因为机舱里90%以上是中国乘客,用母语沟通是最基本的尊重。
或许没有法律规定“必须先讲中文”,但从职业素养来看,一个连广播顺序都搞反、还念错英文的机长,很难让人相信他在其他操作上能“专业”。
如果说广播问题是“态度疏漏”,那接下来暴露的“资质问题”,就是实打实的“安全漏洞”!
海航工作人员在被乘客们追问急了,最终承认,不是不想飞,是机长的证不行,北京那边下雨,他没资格降。
这句话一出来,乘客们彻底炸了,既然知道北京当天有降雨预警,既然机长没有“雨中降落资质”,为什么海航还要安排他执飞这趟去北京的航班,难道调度部门在安排机组时,连“目的地天气”和“机长资质匹配度”都不核对?
要知道,机长是航班安全的“第一守门人”,他的资质直接决定了航班能否应对各种突发天气,把一架载满乘客的飞机,交给一个没能力在雨中降落的机长,这不是“疏忽”,是拿所有人的生命当赌注!
有经常坐飞机的乘客说,他见过不少机长在天气不佳时的操作,要么提前和乘客沟通“可能备降”,要么落地后主动解释原因。
可HU7814的这位机长,不仅没提前告知,出了问题还“隐身”,从头到尾没露面跟乘客解释一句。
机长的疏漏是“导火索”,但海航在后续处理中的表现,才真正让乘客寒了心,面对“救命要紧”的乘客,海航的应对,从头到尾都透着“敷衍”两个字。
从备降落地开始,大家就像被蒙在鼓里,备降要等多久,有没有其他去北京的方案,患者的紧急情况能不能特殊处理,这一切的问题,都没有一个工作人员给出过明确答案。
有乘客跟着工作人员去办公室催,看到的却是“工作人员互相推诿”,负责调度的让找客服,客服让找现场经理,经理又说“要等总部通知”。
那位黑衣大哥提出,可以接受航空公司给大家伙叫拼车,即刻启程回京,可就连这个请求,工作人员也声称要去“申请”“沟通”,可患者的手术等不起“审批时间”,北京的床位也等不起“审批时间”。
其实乘客的要求从来都不高,突发情况时有人主动告知进展,紧急需求时有人愿意协调解决,可海航的表现,既没有“安全第一”的严谨,也没有“乘客至上”的温度,只剩下冷冰冰的流程和敷衍。
这起事件被发到网上后,网友们吵得不可开交,有人心疼下跪的乘客,也有人说“工作人员也为难,别太不饶人”。
支持乘客“较真”的网友觉得,不是乘客太矫情,是海航太离谱,机长资质有问题、信息不透明、不管紧急需求,这些问题不追问,下次还会发生在别人身上。
当乘客的合法权益被忽视,当“救命需求”被当成“麻烦”,“较真”不是“小题大做”,而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唯一方式。
这起事件,不是“偶然”,而是海航在管理和服务上的“必然”,“机长全责”的说法或许有些绝对,但机长的疏漏是起点,海航的应对是推波助澜的关键。
希望海航能真正吸取教训,别再让“下跪求救命”的画面重演,毕竟,对航空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让每一位乘客都能安心出发、平安抵达,这才是最基本的责任。
信息来源:汉风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