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场学术会突然爆出个大料,歼-35的设计师孙聪直接说,造战机跟修老房子没两样,早年给歼-11换国产雷达,机头一歪,重心全乱了,最后只能往机舱里塞铁块压着,这哪是搞高科技,分明是拿补丁贴墙缝,现场不少人听了都笑,可谁也没敢真笑出来,这种事儿谁没碰上过。
最近成都和沈阳的机场都挺热闹,十二月底两架新飞机接连飞起来,一架三台发动机、没水平尾翼、身上涂着隐身材料,另一架带着DSI进气口,明显是上航母用的,从画图纸到首飞只花了几年,以前这种事得熬上十年,美国《战区》杂志说速度惊人,懂行的人都知道,数据一回来就改设计,团队跟着问题跑,跟互联网公司赶周报一样拼。
孙聪提出的办法是模块化,把飞机当乐高搭,发动机、雷达这些部件都做成标准接口,以后升级就像换手机电池,不用大动干戈,歼-36今天能当空战主力,明天就能变电子战平台,全靠肚子里能插能拔的模块,中航厂里的机械臂正一个个给零件做检查,误差得控制在头发丝十分之一以内。
国外那边正头疼,美国NGAD项目成本涨到F-35好几倍,只好砍掉有人机部分,这边成飞和沈飞的试飞跑道天天冒烟,卫星都能拍到新轮胎印,中航工业发视频时特意截了孙聪的话,平台要通用,功能能拼装,这话听着不复杂,可背后是无数工程师盯着电路板熬的夜。
业内人士算过,传统改雷达得重新算重心、重布线路、再做风洞试验,模块化之后这些步骤能省掉七成,可问题也来了,全国几百家配套厂都得用一套标准,谁家图纸差了零点一毫米就得返工,现在试飞员最怕听见咔嗒声,那是模块锁紧的声音,一响就得记新数据,这场不动声色的变革,正把造飞机变成搭积木,只是这积木块得用钛合金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