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隶书篆书这些唐代以前的书法是不是楷书
魏碑隶书篆书这些唐代以前的书法是不是楷书?我们现在很多喜欢书法的朋友,根本对这个问题分不清楚。
网友:问问你这“大书法家”,什么叫五体?是不是真、草、篆、隶、行?你把隶书,篆书都叫成楷书,是你定的?馆阁体在古代书法家都讨厌的书体吗?还是就是你这“大书法家”讨厌他?
回答:馆阁体是公文书法,也叫平阙制度,秦始皇时代就有了。从唐代以后,扩大到私人书信也要平阙。
书法作品与平阙无关,你懂吗?随便写个楷书不叫馆阁体,只能叫面目可憎的“馆阁体书风”。
正因为馆阁体书法具有着严格的公文格式化的书写规范,因此对书法家来讲是非常忌讳的,因为它限制了我们对艺术的表达,所以明清以来对馆阁体书法是不屑一顾的。
但是馆阁体书法和我们讲的唐代以前的书法是有很大区别的。
唐代以来,我们开始统一了书法的样式,这就叫唐代的楷书体系,但是唐代之前是没有统一师法的楷书体系,问题是,唐代以前,例如,魏碑、隶书、篆书这些书法样式到底是不是楷书?
这是有学问的,不是我们在这里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楷书实际上就是国家流通的规范汉字书写,一般来讲,它不要求你写行书,也不要求你写草书,行书和草书,一般都是日常生活当中的汉字书写。
因此,我们从唐代以来,由于主要流行楷书、行书,草书是极少流行的,所以我们忘记了在唐代以前还有一些楷书体系,这当然就包括魏碑、隶书、篆书。
魏碑是南北朝时代流行于北朝的书法样式,同时在南方也有一部分流行。事实上,所谓的魏碑在南北方都有着共同的时代特点:那就是在隶书这样一个体制下,继续向着楷书的方向在变异演化。
隶书是东汉最为流行的所谓的楷书,《熹平石经》可以说是汉代隶书作为楷书的典型代表作品。
而篆书自秦始皇以来的小篆,实际上并没有在通用汉字书写领域里流通,但是它作为一种典型的字典,是非常权威的一种特殊的楷书。这种楷书的地位,从秦始皇历经汉魏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一直到清代灭亡,都是具有楷书意义字皇。
所以除了唐系书法的楷书,唐代以前的其他书法样式,我们也可以叫做楷书楷,一般来讲是模范。事实上,所谓的楷书,就指的是作为全国流通的国家规范字,才能叫做楷。如果把草书,行书也当做楷,那是不符合这样一个特特定的楷书概念的。
所以唐代以后,楷书就发展为“三馆”书法了,这种书法也叫馆阁体书法。
馆阁体书法作为最流通的官方汉字书写体系,是建立在公共交通领域里和皇家礼仪制度体系需要基础上的。
当然,除了馆阁体这种书写体系之外,它还流通着其他的楷书的书写方式,同时最流通书法的并不是楷书,而是行书,行书是日常生活当中应用最广泛的书法。
正因为如此,行书可以作为字帖范本,但是,却不等于它就是楷书。
总而言之,楷书是特定的官方规范的汉字书写,而行书和草书,在历朝历代都不属于被官方认可的规范书写,只是日常生活当中的便利书写而已,当然,即便是行书和草书也有规范,但是,各有各的规范。
事实上,从书法的书写上来讲,真草隶篆都有自己的规范,而这些规范是书法艺术本身的规范,并不字通用汉字书写的规范,这是两个概念。
一个是日常生活和艺术的关系,一个是要讲究平阙制度的一种规范书写,
例如图为清代上书,“祈”字下面不能写字叫平阙,须把“圣”字置顶书写。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不违唐代法律,书信私人文稿,也要遵守平阙制度。
下面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真迹,平台红线处,表示“平阙”礼仪。
平阙礼仪制度是一种皇权礼仪制度,是政治化和礼仪化的混合文化制度。这是一个古代臣民对国家的尊严规范,是对帝王的尊严的一种礼仪制度性体现。臣民在书写中体现这些礼仪的行为,就是对古代尊卑秩序的维护,所以,在公文当中有所反映。
但是,跟书法作品毫无关系,我们查看明清以来的书法作品,包括唐宋元的书法作品都没有遵守所谓的平阙制度,但是公文一定是要遵循平阙制度的,而且公文的书法一定是楷书,而且是最工整的楷书。
例如,我们看这份公文当中有两个臣民的臣字,这两个字居然写的一个小一个大,因为小的那个臣字,是申报文件的作者本人,要用“卑格”的我,字也就写得小。
那么,大臣的臣是军机大臣,是中央官职,他的地位要高的多,因要用“尊格”,这就是在书写当中体现出来的制度性书法礼仪,包括平阙礼仪。
我们生活当中的楷书包括一些碑版的楷书,写的也是比较活泼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些艺术性书写,比如说,欧阳询的《九成宫》。
欧阳询的《九成宫》就写的非常的严谨,而且他的这篇书法作品当中的字有大有小,大和小的差别也是非常大的,这就是书法艺术作品。
但是在馆阁体书法作品当中,字的大小尽量保持一致,不要大的大小的小。
《九成宫》虽然是官方的公文文件,有些作品可以讲究书法艺术,有些不需要讲究书法艺术,有些是要遵循公文体制的平阙制度的,有些不需要遵循,所以,我们经常讲的写个楷楷书看看,甚至于说书法最高级的就是馆阁体书法,完全是胡说八道,不懂历史,不懂书法艺术的表现,这是需要我们纠正的。
当然,唐楷通行一千多年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最认可的是唐楷,而唐代以前,的楷书我们似乎很茫然,这也是需要做大量书法历史普及,才能提高群众书法认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