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博览财经金融服务
随着近期指数陷入震荡期、成交有所缩量,虽然市场对中期行情向上信心依旧,但短线市场偏好的回落、部分资金趋于理性,已带来市场热点的明显变化:
大部分科技主题退潮,而影视、旅游、游戏、零售、体育、餐饮等多个大消费板块表现频率越来越高!
对此,怎么看?这种风格转换会持续吗?
在“三大要素”共振催化下,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尤其旅游、影视、体育等细分消费领域,更被看好!
“金九银十+消费券+低估值”将刺激大消费板块表现
9月以来,多地密集启动新一轮消费券发放——
宁波市9月1日启动总额6000万元汽车消费券发放活动;
济南市在同日启动下半年第三轮汽车消费补贴活动,以及零售和餐饮券发放。
湖南株洲发放800万元职工专属消费券;
广东将于9月12日发放2000万元文旅消费券;
9月1日至10月31日,重庆举办“购在中国·爱尚重庆2025金秋消费季”,期间将投入促销资金超17亿元。
而历史测算显示,每1元消费券至少可撬动2.3元的额外消费。
展望后市,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消费券叠加“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将成为各地促消费活动的黄金期,再考虑消费板块普遍的低估值优势,这大概率将强化消费板块表现机会。
其一,旅游业迎来“十一”消费高峰几无悬念
众信旅游数据显示,截至9月8日,“十一”期间出游人数较去年同比激增130%,GMV增幅超120%,其中部分热门目的地线路提前3个月售罄。
而随着跨境团队游试点国家扩容至60个,出入境游市场预计今年十一也将迎来新高。
分析指出,今年“十一”出游有望创新高的背后,一方面,是高净值人群更倾向定制化出境游;另一方面,Z世代对沉浸式的要求日益高涨,倒逼旅行社提升针对性服务,也使得国内新型体验类产品溢价空间大增。有望让今年十一旅游形成高端化与普惠化并行的新格局。
而上述旅游市场的新变化,也反衬出在政策驱动与消费升级双重驱动下,旅游市场强劲复苏的态势。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25年国内旅游收入有望突破6万亿元,旅游业对GDP综合贡献率将达5.2%。
其中,银发游、研学游、冰雪游等细分领域增速显著,或成为资本市场主要挖掘的点。
其二,影视板块即将迎来“双节”新票仓催化
据国家电影局数据,2025年暑期档(6月1日至8月31日)总票房达119.66亿元,观影人次突破3.21亿,票房及观影人次均超过去年。其中国产影片票房占比达76.21%,验证影视行业复苏态势。
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预热中秋国庆票房的营销已经开始。据悉,已有7部影片定档在双节上映。包括《731》、《刺杀小说家2》、《志愿军:浴血和平》等重磅影片的票房被市场看好,对四季度板块业绩催化可期。
电视方面,国家广电总局近日印发的《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也提出了:增加优质广电视听内容供给;实施“内容焕新计划”;鼓励支持优秀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
预计国内长剧剧集在新政指导下,有望迎来内容创制和发展的新阶段。而微短剧的精品化趋势会更为突出,行业高增长将更为健康。
其三,体育产业连出两大政策,也强化表现机会
近日,发改委表示,将把发展体育产业和户外运动有关内容纳入“十五五”规划纲要和相关专项规划。意味着体育产业将从部门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获得土地、资金、赛事审批等系统性支持,这也将进一步强化体育产业发展钱景。
此前,国办还发布了《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到2030年,我国将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等。
事实上,扩内需和提振消费背景下,体育产业当前已成为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领域,赛事经济、冰雪经济以及户外运动等成为核心增长点。
以冰雪经济为例,2024—2025年冰雪季,全国参与冰雪旅游休闲的人次达5.2亿,同比增长18%,冰雪旅游总收入超6300亿元。而今年冬至明年初,冰雪旅游有望延续高热。
民间赛事热度同样凸显消费潜力,“苏超”持续火热,其它省市纷纷跟进,随之,赛事管理、场馆建设、场馆运营等产业链各环节都受益。
总之,随着顶层政策持续推进叠加消费券刺激,足球赛事、冰雪经济、户外运动等体育细分领域短中期有望提高表现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