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宪宗时的选美前三甲后妃的结局
皇后吴氏:天顺八年(1464年)七月,被立为皇后。当时,宪宗想立大自己17岁的宫女万贞儿为皇后。由于生母周太后的反对,宪宗封万贞儿为妃子。万妃深受宪宗的宠爱,自然不将吴皇后放在眼中,例常的拜见也是态度傲慢。吴皇后忍无可忍,出口训斥,万妃反唇相讥。盛怒之下,吴皇后命人杖责了万妃。宪宗得知,将吴皇后被废为庶人。
成化二年(1466年),万氏的儿子不幸夭折。此后,她再未怀孕,心理失衡,一旦发现有嫔妃怀孕,就不择手段将她们肚中的胎儿打掉。此时,纪淑妃怀有孩子(即朱佑樘)。万贵妃派人喂食打胎药,来人却想方设法保存了这个孩子。此后,孩子悄悄在宫中生活,身处冷宫的吴废后也参与了抚养。成化二十三年(1487),宪宗驾崩,太子朱佑樘即位,为明孝宗。他念及吴氏当年的恩情,把吴氏从冷宫放了出来。吴氏的穿着和膳食均按照太后的规格供应,但没有给她正式平反,也没有给予正式的名分。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去世。明武宗认为吴氏对父亲孝宗有保全抚育之恩,但已被祖父宪宗废除,不能与宪宗合葬在茂陵,按照明英宗惠妃王氏的葬礼规格安葬在北京金山。
妃子王氏:天顺七年(1463年)二月,英宗为太子朱见深选择后妃。经过筛选,中军都督府同知吴俊之女、锦衣卫指挥使柏珍之女和中军都督王镇之女位列前三甲。次年二月,朱见深即位,为明宪宗。其母周太后册封吴氏为皇后;王氏、柏氏为妃子。
同年八月,吴皇后因杖责宪宗的宠爱万妃,被废黜皇后名号。十月,改立王氏为皇后。王皇后吸取吴皇后被废的教训,面对咄咄逼人的万妃,选择了退让和妥协。她采取了一种明智的态度:无论万妃如何与皇帝亲近,她都视而不见。王氏的安守本分,令宪宗十分满意。可惜,王氏虽为皇后,却得不到宪宗的宠幸,自然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孝宗即位,尊王氏为皇太后。弘治十七年(1504年)三月,王太后成为后宫唯一的权威人物。次年,武宗即位,尊嫡祖母王氏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武宗册封嫡祖母王氏为慈圣康寿太皇太后。正德十三年(1518年)二月,王氏崩逝,年七十岁。武宗为嫡祖母上尊谥为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简称为孝贞纯皇后。合葬茂陵,祔太庙。
妃子柏氏:天顺七年(1463年)二月,英宗为太子朱见深选择后妃。经过筛选,中军都督府同知吴俊之女、锦衣卫指挥使柏珍之女和中军都督王镇之女位列前三甲。次年二月,朱见深即位,为明宪宗。其母周太后册封吴氏为皇后;王氏、柏氏为妃子。
成化二年(1466年)三月,柏氏在无子女的情况下,被册封为贤妃。成化五年(1469年)四月,生下皇次子朱祐极。成化七年(1471年)十一月,柏贤妃的儿子朱祐极被册立为了皇太子。好景不长,次年正月,朱祐极不幸夭折,年仅三岁,谥为“悼恭”。此后,柏贤妃再未生育。嘉靖七年(1528年)六月,柏氏去世,年约八十岁,谥曰“端顺”。
二、明孝宗时选美前三甲后妃的结局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明宪宗给太子朱佑樘选妃。当时的标准:一是择其父母行止端庄、家法整齐女子;二是年十四至十七岁;三是容貌端洁、性质纯美、言动温恭、咸中礼度。因朱佑樘的特殊经历及宪宗的身体状况,整个选秀过程较为简单,没有进行多轮筛选。最后,朱佑樘只选择张氏一人为太子妃,没有再选另二人为庶妃。
同年九月,宪宗病逝,朱祐樘即位,为明孝宗。十月,立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孝宗笃爱张皇后,不立其他妃嫔,两人共处如民间百姓中的恩爱夫妇。孝宗的子女均出自张氏之身。共有二子一女,即朱厚照(即明武宗)、朱厚炜(夭折)、太康公主(夭折)。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病逝。儿子朱厚照即位,改元正德,为明武宗,尊生母张皇后为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上徽号为“慈寿皇太后”。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病逝,无子继承。张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共同策划,迎立武宗的堂弟朱厚熜为帝,是明世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