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璋(左二)在烟叶评级技能实训室指导学员实操练习。四川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6秒时间内,准确评定出一把烟的等级。”这样的训练,四川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德昌复烤厂整选车间副主任王浩璋几乎每天都在坚持。“有时候看久了,感觉烟叶就像瀑布流,眼睛都看花了。”他笑着说。
今年8月,他刚在凉山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东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六届“凉山工匠杯”暨“金叶工匠杯”大赛中,斩获烟叶评级员赛项三等奖,成为四川烟叶复烤公司最年轻的烟叶评级专业代表。
实际上,王浩璋进入烟叶评级领域算是“跨界”。2012年,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进入复烤厂,成为一名在线质检员。“刚入行那会儿,我连上部烟、中部烟都区分不清,更别提判断成熟度、油分这些指标了。”回忆初学场景,他至今记忆犹新。
转岗到整选车间后,他继续坚持“笨鸟先飞”。一到整选现场,就拿着样品烟叶追着前辈请教,一连串专业问题常让前辈们哭笑不得,笑称他是“犟牛”。为练出“火眼金睛”,王浩璋每天提前1小时到岗,将不同产区、部位的烟叶按等级分类摆放,指尖反复摩挲叶片感受油分厚薄,凑近观察色泽判断成熟度,同一姿势盘腿坐在样品架前一坐就是大半天。下班后别人休息,他抱着专业书籍《烟叶评级员》和笔记本泡在宿舍,逐条抄录“油分划分为多、有、稍有、少”等关键知识点,方便随时记忆。“学习的过程就是沉下心和烟叶交朋友的过程,多看产区差异、多摸品质细节、多记等级特征,才能有所突破。”王浩璋说。
7年整选检验员的学习实践,王浩璋不仅熟练掌握了烟叶产区的不同等级尺度标准,还能综合“眼观、手摸、鼻闻”的方法,准确判断烟叶叶形、叶面、身份、颜色等情况,通过烟叶评级技师认定,参与《选叶车间烟叶质量数据画像》数创课题,在团队中担任选叶数据分析师,将不同产区烟叶要素特性转化为数据资产,用于动态监测选叶异常。这项课题进入了四川烟草商业系统烟草数字化转型创新大赛前六名。
一路走来,王浩璋的成长收获不止于此。参加全省商业系统烟叶评级竞赛,荣获“四川烟草能工巧匠”称号;参加《缩短手持式近红外化检仪检测时间》QC攻关,荣获全省系统二等奖,这也是山东中烟“泰山”品牌区域加工中心成立后首个工艺技术升级成果。
“我的成长密码,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把自己变专业。”正是这股子劲儿,王浩璋从在线操作员走上了整选车间副主任的岗位,成长为骨干力量。
在看到公司启动技术技能队伍“三年达标”行动后,王浩璋有了新的方向,他在工作笔记本上郑重写下自己的三年目标:下一轮全省商业系统烟叶评级竞赛中进入前三名,在全国烟草行业烟叶分级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我要成为公司首个“国手”。
如今,他还多了一个“新身份”,在全省烟草商业系统首个标准化烟叶评级技能实训室担任内训师,指导烟叶评级培养对象开展实操练习,“我想带动身边同事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培养3到5名烟叶评级技师,让更多四川复烤人成为懂标准、通技术、善创新的能工巧匠。”王浩璋说道。(康虹、廖竞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