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迟那时快,今年最后一个长假期国庆马上就要到了,而且今年国庆假期还与中秋假期重叠,足有8天时间;但长假出游最怕的就是人挤人,所以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既要安排好这个长假,又要避开人潮,还要增广见闻让行程有意思、有趣味、能学到新知识,而寻访藏于“深闺”的中国传统古建就是一个不错选择,还可以在当地大快朵颐,体验特色美食,融入本地人的生活。
川北平武
探秘“深山龙宫” 解锁“手提式火锅”
去年大火的《黑神话:悟空》让山西古建火了,但四川这座有“天下大熊猫第一县”称号的小城平武,其实也是取景地之一,县城中部的勅修报恩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天王殿、报恩寺牌匾以及八字形琉璃影壁等元素都在画面中出现过。
报恩寺
平武属于四川省绵阳市下辖县,离九寨沟不算远,典型的山地地貌。报恩寺始建于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明代木构建筑群,最大特色是用清一色纯楠木造寺,看点非常多。前后历时80年时间才建成现在的规模,而且历朝历代都受明令保护,所以建寺至今585年所有建筑包括木雕、泥塑、壁画、石刻等都得以保留原貌。
占地面积2.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主建筑位于300米长度的中轴线上,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整座寺院所有梁柱都是清一色金丝楠,集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于一身,是四川省规模最大且全国现存最完好的明代宫殿式建筑群。
中国传统文化中楠、樟、梓、椆并称四大名木,金丝楠更被视为最珍贵、最高级也最为理想的建筑用材。金丝楠,顾名思义是木纹中有金丝,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种,自清代起已日渐稀有,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报恩寺所有建筑用材包括柱、梁、椽、檩全部使用金丝楠,这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
斗拱亦是报恩寺建筑特色之一,据说全寺范围内各种奇巧的斗拱数量高达36种2000多朵,造型精美,功能实用,既是装饰,又承担承重,也是极罕见的全国之最,梁思成称其为“明初官式建筑代表作”。
另一大亮点是报恩寺的壁画,寺内现存明代壁画面积有450平方米,主要位于大雄宝殿和万佛阁,壁画内容简洁丰富,构图饱满而色彩华丽,人物画像高低错落且动静相衬,多种绘画风格融合,场景大而精美,属于现存明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
报恩寺内
据说在报恩寺内的柱额梁枋、天花藻井、脊饰瓦当、香炉、匾额、钟钮等或刻或绘、或铸或塑了一万条“龙”的形象,故也被称为“深山龙宫”。游览时间建议预足一些,每天开放时间为8时到18时。
平武麻辣烫
到平武,首先可以感受下被本地人称为“手提式火锅”的麻辣烫,非常豪放的一锅共煮,荤素食材煮熟之后提起签子,用筷子一捋然后在油碟里一滚,那滋味!巴适得板嘞!平武黄牛肉肉质紧实,味道十佳,文火慢炖成浓郁的牛肉汤,一碗下肚,万事皆安。此外这里的老腊肉、山野菜等都可以尝试。
闽北建瓯
逛一下文庙,吃一块光饼
福建最早设县的四县之一建瓯,一座闽北地区的县级市,历史可追至东汉建安初年,公元196年汉献帝以年号“建安”设建安县,三国时期为闽地第一郡,唐时为第一州,宋为第一府,还曾做过闽国国都,故此建瓯有“八闽首府,闽国古都”之称。福建的“福”字出于福州,“建”字就出于这里——古称建州的建瓯。这里还是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18个千名进士县之一,历代曾出过1354名进士、6名状元和10名宰辅。
建瓯至今保留“四横三纵”的街巷格局。
对访古爱好者而言,建瓯绝对是人文旅行线路图当中不可或缺的一处目的地,尤其是位于建瓯迪口镇南16公里的郑魏村,古建连片,且年代跨度久远,溪水潺潺,峰峦叠翠,如水墨山水渲染的天然氧吧。福建省内最早的元代木构建筑也在村内,不同历史时期保留下来的民居、戏台、巷道、古井、古树、古庙、廊桥、驿道,组成了郑魏村独特的“八古”。
那座元代的木构建筑是村内中心位置的福善堂,建筑形制具有明显不一样的特征,大殿最高处主梁上有“维至大元年戊申八月初九日乙未主缘府城……募衆重建上祝”字样,明确重建时间是公元1308年8月25日,距今717年历史,有心人可以专门去寻找寻找。
村里的古廊桥一座又一座,仙恩桥和德胜桥是先后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全木榫结构廊桥,以石为基,以木为桥做廊,以瓦为盖,两侧设档雨板和栏椅,坐下来小憩片刻,抚今追昔一番,再继续闲逛,主打一个悠悠闲闲。
建瓯城内的文庙也值得打卡,它是福建省现存最完好、规格最大的文庙,有“八闽府级孔庙之冠”之称,始建于北宋宝元年间,即公元1038年到1039年前后,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仿山东曲阜孔庙建制,三进庭院贯穿800米中轴线。
文庙最大看点是大成殿,除了三块分别由康熙、雍正、光绪题写的匾额外,殿内34根歪歪扭扭的巨大楠木同样吸睛,这些楠木歪是真的歪,是纯天然歪,且没有人工取直,但每一根都能找到相应的重心,这种“刻意为之”的做法正应和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建瓯地标建筑鼓楼
建瓯城的鼓楼是地标性建筑,尽管现建筑是2005年重建的,但其实它的历史可追至东汉建安元年建安立县时期,鼓楼是当时建安县的南门,城楼下有三道拱门,左右各有一个掖门,中间是御道,“明三暗五”的格局说明了鼓楼曾经是闽国都城所在。
特色光饼
当地特色小吃芋饺
到建瓯,当然要享用一下当地特色美食,光饼、扁肉、豆浆粉、纳底、粉丸、包笋锅贴等都是特色。光饼据传是戚继光部队的干粮,有不同变种,主要原料是面粉;豆浆粉顾名思义是豆浆配米粉,要用当天制作的生粉,粗细适中,豆浆用上好的豆子细细磨出来,过滤掉渣滓,煮沸后烫米粉吃;扁肉就是馄饨,在福建各地都有,只是做法上略有不同;纳底也算建瓯本地的一种小吃,主要原材料是瘦肉和薯粉,再加各种调味料,瘦肉切成黄豆大小的肉粒粒,沾薯粉搅拌均匀,水开下肉粒,煮熟后过冷水,另外起锅烧油,葱爆香后下白菜丝、冬笋及少许盐和酱油下锅翻炒,下入过冷的肉粒,然后加适量水煮开,薯粉遇水成糊糊状,起锅前再打个鸡蛋,少许胡椒粉、麻油调味,吃起来香甜鲜嫩,一个字曰:爽!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斌
图片:VCG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