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9.3”阅兵式上,中航工业沈阳所研制的歼-35隐身舰载战斗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解说词将其定义为中国海军的“标志性装备”,而该机在技术上的突破远不止于此。据央视军事频道《正午国防军事》报道,沈阳所科研人员透露,歼-35舰载机采用了集成中央杆设计,而空军型的箭-35A则采用了侧杆操作系统。
飞机操纵装置主要分为中央杆(或中央盘)与侧杆两大类。中央杆依据功能与位置差异,可分为集成中央杆与分布式中央杆;侧杆则以反馈机制为标准,分为主动侧杆与被动侧杆。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央杆在航空领域占据主流地位,侧杆则处于相对边缘的状态。70年代以后,随着电传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侧杆的优势逐渐凸显,尤其是在F-16采用侧杆设计并获得成功后,该技术被多国军机广泛借鉴,美国的F-22、F-35,俄罗斯的苏-37(注意不是苏-35)、S-37,法国的“阵风”,中国的歼-20等机型均采用了侧杆设计。
尽管现代化战斗机上侧杆应用广泛,但歼-35舰载机仍选择了集成中央杆设计,这源于沈阳所对分布式中央杆缺陷的深入研究。分布式中央杆存在诸多不足:占用座舱及下设备舱空间较大;运动部件繁多,系统安装与调整环节复杂,易出现误差累积、运动件间隙不足等问题;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密封出口漏气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座舱气密性;受安装位置和空间限制,机上调整、成品更换及维护工作难度较大。
相比之下,集成中央杆将驾驶杆手柄、杆力传感器、纵向及横向杆位移传感器、纵向及横向阻尼器等原本分散的部件集成于一个模块中,既实现了分布式中央杆的全部功能,又具备显著优势。其一,减少机械传动杆系,有效降低传动空行程;其二,大幅缩减在机上的占用空间;其三,重量减轻三分之一;其四,无需机上调整,出现故障时可整体更换,提升了保障效率与维护便捷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