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一个问题,我们眼中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先别急着回答,想一想是不是所有动物眼中的世界都是相同的?显然不是。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世界的样子是眼睛告诉大脑的,而不同的眼睛所能接收到的信息是不同的,所以大脑对于世界的认知也就不尽相同。早期的生命形式是没有眼睛的,结构精密的眼睛是由最初的感光细胞一点一点不断演化而来的,所以不同的生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需要,也演化出了结构和功能不一样的眼睛。而且对于一些生物而言,眼睛不仅会进化,有时还会退化。
哺乳动物祖先的眼睛之中有四种视锥细胞。
视锥细胞是眼睛中负责感知色彩的部分,也就是说视锥细胞的种类越多,眼睛所能看到的色彩就越多,这个世界就越显得五彩斑斓。然而,千百万年过去了,我们人类眼睛之中的视锥细胞数量非但没有增加,还减少了一种,也就是说现在人类的眼睛中只有三种视锥细胞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视锥细胞的减少是为了给视杆细胞让位,而视杆细胞可以让我们在光线暗淡的夜晚看得更加清楚。
生存是生物的第一要务,所以一切的进化都是为了这一目标服务的。
能够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这对于生存而言几乎没有什么帮助,但夜视能力对于生存的帮助可就太大了,要知道哺乳动物的祖先是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夜晚出来活动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与恐龙相遇的机会,大大提高生存能力。所以为了给视杆细胞让位,视锥细胞就减少了。也就是说夜视能力越强的动物,它的色彩感知能力可能就越差,比如猫,它只有两种视锥细胞,它眼中的世界就比我们看到的要单调很多。
我们感觉自己看到的世界已经够漂亮了,那是因为我们从未看过更加美丽的世界,我们无法理解拥有5种视锥细胞的蝴蝶和拥有16种视锥细胞的皮皮虾眼中的世界到底能美丽成什么样子。
我们的眼睛不够强大,这是致使我们无法看到真实世界的第一个限制,而第二个限制则是光。地球上的光来自于太阳,太阳光包含了各个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我们平日里看到的各种物体,其本身并不会发光,而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这些物体展现出来的不同颜色,是因为光的反射。
不同的物体表面对于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和反射能力是不同的。
比如有些物体会吸收其它颜色的光而反射蓝光,这些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的物体就是蓝色的。当然,这是因为自然光中包含有蓝色的光,如果我们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用单纯的红光去照射一个蓝色的物体,我们是看不到蓝色的,能够看到的仍旧只有黑暗。所以说是包罗万象的自然光让我们看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
但我们并不总在自然光下活动,比如在室内,在夜晚,我们就要借助灯光来视物。
但任何灯光都不可能完全模拟自然光所蕴含的全部光谱,所以在灯光下看到的物体,其颜色就会比在自然光下暗淡一些,这就是颜色失真。长期看颜色失真的物体,会导致视觉疲劳,甚至诱发近视。而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尽量选择高显色指数的灯具。太阳光的显色指数为100,任何灯具都达不到,但越接近,对于眼睛就越友好。所以选择灯,特别是给孩子用的台灯,不是越亮就越好,而是显色指数越高才越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